战国时期卫国人商鞅因逃难到秦国,主张法制国家,受到秦孝王的重用,他先后制定一系列新法,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执法严明,不循私情。经过一段时间,秦国社会安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国力强盛。 【典故】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道不拾遗,民不妄取。 ..
东汉桓帝时朝廷议郎陈蕃小时候住在一个杂乱无章的院子里潜心读书,客人来访,父亲要他打扫干净一些,他说:大丈夫应当以扫除天下为己任,怎能只顾一个小小的庭院呢?后来,汉桓帝在宫中养了几千美女,陈蕃慷慨陈辞要求遣散。 【出处】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蕃传》 ..
传说古代楚国人次非从外地得到一把宝剑,高兴地渡河回家。船到江心时,两条蛟龙兴风作浪,全船人吓得魂飞魄散。次非问船夫该如何处理,船夫认为只有等死。次非则认为必须死里求生,得与蛟龙拼个你死我活,于是跳江杀了蛟龙。 【典故】合我师傅父女两人,费了无限精神,成全得我转祸为福,死里求生,重归故里。..
楚汉相争时,刘邦趁项羽北上攻打齐王田荣时从陕西临晋渡过黄河收服了魏王豹,接着占领洛阳城,新城县董公建议他找一个兵出有名的理由,说项羽当年杀害义帝,举哀三天,各路诸侯纷纷响应刘邦。刘邦一举攻下楚国的都城彭城。 【出处】师必有名。 《礼记檀弓下》 成语意思 【解释】师:军队;名..
春秋时期,吴王阖闾请孙武到宫中讲解《孙子兵法》,并要亲自操练,孙武让吴王在宫中挑选180名女子组成两队,分别由吴王的两名宠妃担任队长,可宫女们根本不听他的指挥,孙武就将她们两人斩首,理由是不听主将的三令五申。 【出处】约束既布,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三令五申,示..
春秋时期,孔子生下儿子伯鱼后,十分关心他的教育,一次见儿子从庭前走过,就问他学过《诗经》没有?伯鱼回答没有,孔子说不学《诗经》就不会说话,伯鱼立刻去读《诗经》。后来,孔子又要求伯鱼学《周礼》、《仪礼》等著作。 【出处】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
东汉凉州刺史梁鸿的属官苏正和不畏强权,依法查办武威太守。梁鸿担心会牵连朝廷高官,想杀了苏正和灭口,就找好友盖勋商量对策。虽然盖勋和苏正和是死对头,但他还是认为不能趁别人危难时候去害别人,这是不仁的表现。 【出处】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后汉书盖勋传》 成语意思 ..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经历卫、陈、蔡等国的碰壁后,从叶邑出来迷了路,子路前去问路,回来后发现不见了孔子,就问地里耕种的农夫,农夫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子路发现遇到德高的隐者,只好自己寻找。 【典故】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先秦..
相传西周灭亡后,周大夫长途跋涉来到西周都城,看到过去的宗庙宫室都成了长满禾黍的田地,触景伤怀,无限感慨,就作《黍离》诗一首。后来微子朝见周王时,路过殷墟,看到宫室毁坏,长满禾黍,非常哀伤,就作一首《麦秀》歌。 【出处】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磨,中心摇摇。 《诗经王风黍离》麦秀渐渐兮..
东晋时期,扬州刺史殷浩与大将桓温不合,王羲之劝他大敌当前应以国事为重,殷浩不但不听,领兵北伐,屡战屡败,被废为平民,流放到信安,他整天无忧无虑地读书吟诗,老是在纸上写咄咄怪事四个字来表示心中的不平。 【出处】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东汉时期,司隶校尉李膺反对宦官专权,当着汉桓帝宠信宦官张让的面逮捕横行霸道的野王县令张朔,并将他斩首示众。张让在汉桓帝面前告李膺杀他弟弟。李膺理直气壮地说就是杀他也不会旋转脚后跟后退,也要杀尽大奸大恶。 【典故】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
南宋时期,朝廷内部在朱熹倡导的道学上分为两派,权臣韩侂胄极力排斥朱熹,认为道学为伪学,道学代表结为死党,目的是想篡位。在这种情况下,道学代表们小心翼翼、一举一动都绳趋尺步。有人建议朱熹解散学堂,朱熹总是笑而不答。 【典故】而绳趋尺步,华言华服者,往往反摈弃不用。 宋苏洵《广士》 ..
唐朝时期,太子宾客刘禹锡每天上朝时路过一个平房,听到一个卖烧饼的男子哀叹地唱王维的《渭城曲》(即《阳关三叠》):渭城朝雨邑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给他一万钱扩大买卖,从此再也听不到他唱此曲了。 【出处】《三叠阳关》声渐杳。断雨残云,只怕巫山晓。 宋周邦彥..
西汉时期,戴圣在《礼记》中解释诚意的含义,他认为一个人如真有诚意就必须慎独。不慎独的人背后无恶不作,等见到诚意的君子后就想去遮掩自己的罪行劣迹,却不知人家一看他就如见肺肝一样,是万万遮盖不过的。 【典故】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 成语意思 【..
秦朝末年,各地农民纷纷起义造反。丞相赵高却指鹿为马说传信人在造谣生事,并把他们投入大牢。秦二世胡亥问有关农民起义的事情,叔孙通则说是鼠窃狗盗罢了,不必惊慌。二世升了他的官。然而不久秦朝就被农民起义所推翻。 【出处】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 西汉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
春秋时期,有个宋国人在梧台东边拾到一块燕石,觉得很漂亮,以为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带回家用十层绸布包裹,再里外用十个木箱包装,并到处宣扬他得到一块宝玉,邻居要求展示,他郑重其事地打开让人观看。邻居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石头。 【典故】《太平御览》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
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 【典故】汉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
春秋时期,北方的戎国将要侵略曹国,曹伯想亲自去迎敌。曹羁进谏说:戎国人最不讲道义,国王您不能亲自去迎战。曹伯说不行。曹羁进谏三次之后,尽到做臣子的道义之后就离开。后来曹军被戎狄打败。 【典故】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
唐朝散文家柳宗元因王叔文失势而被贬到湖南永州当司马,他在永州期间收到韦中立的拜师信,非常感动。他立即回信《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表达一个观点:少见多怪是常有的事情,就像蜀犬吠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出处】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唐柳宗元《答..
孙子荆年轻时不想当官,准备过隐居生活,他告诉王武子当漱石枕流,实际上应该说漱流枕石。王武子乐了,笑他用石头漱口、用泉水作枕头。孙子荆只好辩解说:用泉水作枕头可以洗耳,用石头漱口可以磨牙。 【出处】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