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一些败类卖国求荣,先后在各地建立了一系列伪政权,充当日本欺侮中国人民的帮凶。除了伪满洲帝国和汪精卫的伪国民政府外,还有一些伪政权鲜为人知。

抗日战争时鲜为人知的6个伪政权

  随着日军的步步进攻,也建设了一些伪政权

抗日战争时鲜为人知的6个伪政权

  “蒙古军政府”东蒙三盟加入伪满洲国后,锡盟盟长德王在日军的渗透下,大元帝国的野心日益暴露,1933年召集西蒙各旗王公联袂向南京政府发出请求“自治”通电,1936年成立“蒙古军政府”,随后与日本关东军武力西犯绥远,结果被傅作义所部重创。伪蒙古军政府暂告一段落。

  德穆楚克栋鲁普亲王(1902年2月8日—1966年5月23日)即德王,字希贤。内蒙古的王公,主张内蒙古独立。察哈尔地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人,苏尼特扎萨克杜棱郡王,曾任锡林郭勒盟盟长,1902年2月8日出生,1908年袭札萨克多罗杜稜郡王爵职。1913年北洋政府授为札萨克和硕杜稜亲王。1919年执掌旗政。抗日战争时期与日本侵略军合作在察哈尔、绥远两省境内(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建立了傀儡政权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并担任要职,德王是成吉思汗30代孙。

抗日战争时鲜为人知的6个伪政权

抗日战争时鲜为人知的6个伪政权

  “蒙古联合自治政府”1937年,日本关东军攻占张家口和大同。伪“察南自治政府”和“晋北自治政府”相继成立。1939年5月,侵华日军指示各伪政权合并统一。同年9月1日,在德王组织下,伪“蒙古联合自治政府”成立,对“蒙疆”经济资源和人民财产进行了野蛮劫掠。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东北,伪蒙小王朝顷刻瓦解。

抗日战争时鲜为人知的6个伪政权

  “冀东防共自治政府”1935年10月,日本关东军欲在中国华北建立亲日亲满政权,让掌控冀东军政大权的殷汝耕首先脱离南京政府,进而实现“华北自治”。12月25日,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成立,殷汝耕自任“政务长官”。冀东伪政权在军事上与日本建立攻守同盟,在经济上大肆出卖国家经济主权,1938年2月被“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吞并。

抗日战争时鲜为人知的6个伪政权

  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国旗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37年12月南京陷落后,侵华日军指令原北洋政府财政总长王克敏组成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以五色旗为“国旗”,以上古诗歌《卿云歌》为“国歌”,“定都”北平。此后,华北不计其数的煤、铁、盐、棉及粮食被日军掠夺。日本投降后这一伪政权才曲终人散。

抗日战争时鲜为人知的6个伪政权

  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抗日战争初期,日本在华北占领区建立的汉奸傀儡政权,又称“华北临时政府”、“北平临时政府”。1937年7月底,日军占领平津后,策划建立统一的华北伪政权,12月13日南京陷落的第二天,日本侵略者在北平成立了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汤尔和、王克敏、董康、朱深、王揖唐、齐燮元等为委员,下设议政委员会(委员长汤尔和)、行政委员会(委员长王克敏)、司法委员会(委员长董康),以五色旗为“国旗”,继续用中华民国年号,北平为首都。辖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四个省公署和北平、天津两个市政府。1940年3月30日,汪伪国民政府成立后,改组成伪“华北政务委员会”。

抗日战争时鲜为人知的6个伪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