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研究》2010年第4期
目录
---------------------------------------------------------------------------------------------------------------
如何记忆南京大屠杀——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中的学术对话 张连红; 5-10
“日中历史共同研究”之回顾——以南京事件为主体 庄司润一郎;于文浩; 11-16
国际历史对话与南京大屠杀研究 杨大庆; 17-19
日中历史共同研究与南京大屠杀论争在日本的终结 笠原十九司;高莹莹; 20-25
收复台湾辨析 褚静涛; 26-37
书讯 37+125
日据台湾时期警察对原住民的绥抚与镇压 李理; 38-53
抗战时期日本对山西工矿业的掠夺与破坏 岳谦厚;田明; 54-70
日军占领下的上海媒体文化的转变(1937-1945) 陈细晶; 71-79
论伪维新政府统治环境的脆弱——基于“维新政府殉难先烈题名录”的考察 刘霆; 80-89
1943年陕甘宁边区停止援用六法全书之考察——整风、审干运动对边区司法的影响 胡永恒; 90-102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私营商业兴存考析 魏建克;高尚斌; 103-113
试析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中西医合作 温金童; 114-121
《毛泽东等关于配合国民党军作战争取时局好转的佳电》的时间考证 陈标; 122-125
1990年以来中国大陆的日据时期台湾史研究述评 崔军伟;毛文君; 126-139
2009年中日关系史研究述评 荣维木;高士华; 140-147
2009年抗日战争史论文目录索引 李然; 148-158
《抗日战争研究》2009年各期篇目索引 159-160
摘要
---------------------------------------------------------------------------------------------------------------
[标题]如何记忆南京大屠杀——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中的学术对话
[作者]张连红
2010年1月,历经三年的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正式向社会公布,引起国内外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其中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内容自中日共同历史研究项目启动以来,一直是学界和媒体报道、讨论的焦点,笔者作为中方外部执笔人承担撰写中方报告中南京大屠杀的内容,参加了多次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委员会的研讨会议,现将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中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研讨情况作一简述,并结合自身研究谈几点个人观察与感想。由于囿于个人观察和笔录,其阐述或挂一漏万,或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一南京大屠杀: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中的关键词在中日两国领导人的推动下,2006年12月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正式启动。根据共同历史研究委员会研究商定,中日共同历史分为古代与中世纪史、近现代史两个组开展共同研究。近现代史组以1931年到1945年的战争为界,确定了战前、战争中与战后三个历史阶段,每一阶段按时间顺序分设三个时期,分三部九章撰写论文。为了使中日双方学者围绕同一时期的研究内容大体对称,双方学者共同确定了每一时期若干重要的、必须涉及的问题点即关键词,要求双方的论文必须包括对差异,双方确定先由中日双方学者围绕各个时期以各自视角分别撰写论文,然后双方对论文进行对照比较,互相交换意见,...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日中历史共同研究”之回顾——以南京事件为主体
[作者]庄司润一郎;于文浩
前言经2009年12月的最终会议,2010年1月31日完成的“日中历史共同研究”原版报告书(即日方是日文版,中方是中文版),于同年9月6日发表了译文版。①日中历史共同研究开始之时,虽然南京事件作为日中间的论争点而被媒体关注,但实际上,南京事件的相关争论并不激烈,而在日中历史的其他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辩论。如,“古代、中世史总论”中,在“册封体制”等以中国为主的国际秩序内日本的地位之争。“近现代史”上,日本“侵略”大陆的起源,以及围绕近代的华夷秩序,日本向近代主权国家的转变过程之争。本文就笔者直接参与的第二部第二章对包含南京事件在内的日中战争扩大过程为对象的共同研究加以回顾,期待能够揭示其研究意义和展望未来的前景。一共同研究之争论第二部第二章虽含有日中战争的扩大过程和南京事件等敏感问题,但如“近现代史总论”所述,“共同研究始终在认真、坦率且友好的氛围中推进”,是清醒的学术论争,而绝非感情行事。近现代史委员波多野澄雄回忆1987年的“卢沟桥事件50周年国际会议”时说:“当时只是围绕‘日本的侵略和中国共产党的抵抗’而进行片面的教条式议论,谈不上交流”,与此次共同研究相比,确有隔世之感。②本章首先讨论的问题是卢沟桥事件的...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国际历史对话与南京大屠杀研究
[作者]杨大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