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崖华侨服务团是海南文化抗战的特色
海南文化界积极出版抗战宣传物
自抗战爆发以来,海南也开始遭受到日军的轰炸,不断有伤亡的消息传来,因此岛内的有识之士对于全国抗战的形势,也开始有组织地开展了各种宣传活动。这一时期,为了宣传抗战,本土的文化界开始有计划地出版抗战的宣传物,从抗战全面爆发之初,到日军侵入海南之前,岛内的媒体开始积极地配合国内的抗战活动,兴办了一些以宣传抗战为主要宗旨的报刊。1937年海口就有林光灏等人创办的《国光日报》,林任社长,主要介绍国内外的新闻与抗战的情况,此报还同时出版了名为《前线》的副刊。在文昌还有《前哨》、《琼崖呼声》等刊物,也是以宣传抗战为主要任务的刊物。中共领导的各级组织也积极投身于抗战的宣传之中。七七事变之后,中共琼崖特委出版了《救亡呼声》(后改名《新琼崖》),宣传中共的抗日主张;琼崖特委还在海口市创办“大众书店”,马白山等人在昌江县新街创立了“时代书店”,销售抗日救亡的书籍,此外,在党组织下成立了各类抗日救亡团体,扩大了抗日救亡的宣传范围。
在当时的海南各大书店,随着抗战宣传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对于抗战书籍的需求也不断扩大,成为当时是很普遍的民众读物,据《海南岛记》的记载,在海南最大的书店——海南书局里有以下的抗日读物出售:《东洋鬼子怀鬼胎》、《日本人民的反战运动》、《日本在中国的赌博》、《血战卢沟桥》、《抗日英雄苗可秀》、《抗日十杯茶》、《抗日歌谣》、《飞将军空中大战》、《郝梦麟抗敌殉国》、《抗战时期民众训练与组织》、《抗日游击战争》、《中国抗战地理》、《战时读本》、《战时的妇女工作》、《怎样组织义勇队》、《前哨》、《抗战大学》、《战地半月》、《抗战文艺》、《解放》、《全民抗战》、《绘本台儿庄》、《抗日漫画集》等。
从上面的书目看,其中就有海南本地编辑出版的抗战书籍《抗战时期民众训练与组织》。此外,当时大陆出版的其他书籍以及刊物,如《少年画报》、《东方画刊》、《良友》等摄影画报、新闻杂志等都被引入海南,其中都有抗日的专页。海南浓烈的抗日救亡活动,为后来海南持久的抗战活动,准备了很好的条件。
海南岛各县纷纷创立自己的油印报刊
1939年2月日军入侵海南之后,海南地方政府以及军事机构、文化组织被迫撤退到了海南中部的山区,从事抗日活动。据《海南抗战纪要》的记载:此时期,《琼崖民国日报》作为主要的媒体还在继续。日军入侵海口时,报社仓皇撤退,机器设备不及撤走,当时的社长朱世尊(乐会人,1939年2月出任社长,1942年春病逝)在内地山区复刊。复刊之初,开始是油印,之后是石印,四开一张的版面。以此报的资料为来源,海南岛内有抗日部队活动的各县纷纷创立自己的油印报刊,如《琼山周报》、《文昌旬报》、《澄迈半月刊》、《临高半月报》、《感恩月报》、《琼东旬刊》、《万宁通讯》、《陵水新闻》、《崖县半月报》等。不过在1940年冬,《琼崖民国日报》因发表了《试论金融》一文,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不满,被勒令停刊一周,此后因战时物资、资料缺乏,最终停刊,接替它的是琼崖守备司令部第四科主办的《政训周刊》,此刊一直维持到了抗战的胜利。后者主要是以军政的消息与宣传为主,所以其社会性的报道与宣传能力则远远不及前者。
抗战中,共产党所创办的报纸最知名的是《抗日新闻》,中共琼崖特委于l939年3月在特委驻地琼山县树德乡创办《抗日新闻》。三至五天出版一期,每期三版至四版不等,主要内容是介绍国内外以及本岛的新闻,也转载中共中央的重要文件,也对抗战的形势发表社论和论文。最初出版数量为三四百份,1940年已经发行到了2000余份。这些报纸主要配送给中共琼崖党政军机构、民众团体,同时在各市镇人口集中的地方还集中张贴,扩大宣传。1945年10月,《抗日新闻》奉命改名为《新民主报》。此外,琼崖独立队还有《每日要电》、《战斗生活》等报纸出版,下发到各机关团体。这些报刊应当是油印的,而不是铅印。
琼崖华侨服务团是海南文化抗战的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