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绝望,与小人其实就剩一线之隔。

拨开迷雾:汪精卫从君子到汉奸

  作者:坐井观天 (本文系作者投稿)

  历史总有很多看不清、道不明的人和事,我们对历史的所知大都也是浅显的、人云亦云的,这样的思考方式塑造的自己往往也是与现实世界脱节的,拨开历史的迷雾,去了解一个真实的过去,对于开化明智很有必要。这篇文章与翻案无关,只是通过了解一个离我们并不遥远的汪精卫,打开更广阔的思考空间。我和大家一样,一直坚定的认为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汉奸,非秦桧与汪精卫莫属,一个陷害忠良、助纣为虐,一个投敌卖国、认贼作父。可我也曾好奇:风度翩翩、满腹经纶的汪精卫怎么就成了汉奸呢?

  1883年,汪精卫出生于广东三水,本名兆铭,“精卫”是他在《民报》上发表文章的笔名。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曾是风度翩翩的美男

  看照片上的汪精卫,怎么看都是一个美男子,放在当下无疑可以秒杀一众小鲜肉,他的风度翩翩、温文尔雅,受很多名人的追捧。徐志摩在结识汪精卫之初就这样形容他:“他真是个美男子,可爱!胡适说他若是女人一定死心塌地的爱他。若他是男子,他也爱他!精卫的眼睛,圆活而有异光,仿佛有些青色,灵敏而有侠气。”李宗仁曾经说:“汪兆铭仪表堂堂,满腹诗书,言谈举止,风度翩翩,使人相对,如坐春风之中。”胡兰成回忆汪精卫:“他北伐前在广州每次演讲,粤地女学生皆掷花如雨。”章怡和曾回忆说:“小时候问父亲章伯钧政坛美男子,章伯钧说,最漂亮的莫过于汪精卫。”这就是汪精卫,不管他的功过后人如何评价,但容貌气质这一点无可诋毁,是当之无愧的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

  他曾是名满一时的革命才子

  汪精卫五岁就上私塾,14岁因思念去世的母亲曾赋诗“笑将远响答清吟,叶在欹中酒在襟。天淡云霞自明媚,林空林壑更深沉。茱萸怅触思亲感,碑版勾留考古心。咫尺名山时入梦,偶逢佳节得登临”,已初显诗才。17岁在乐昌县城当上了私塾先生, 19岁考中秀才并名列第一,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得悉汪很有文才,聘请他担任孩子的家庭教师。21岁汪报考留日官费生并被选取,前往日本政法大学留学,毕业考试时,在同届300多人中,汪名列第二。加入同盟会后,他创办《民报》,与康梁论战,文笔犀利,旗帜鲜明,深受孙中山的赞赏;他担任同盟会章程起草人之一,执笔起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笔调流畅、气势磅礴,成为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他的一些诗歌和书法作品流传至今,近年多次在拍卖会上拍出过高昂的价格,2010年4月,在香港苏富比春季中国书画拍卖会上,汪精卫的《行书七律》以3.8万元开售,最终由一名透过电话竞投的买家以25万元夺得,他的另一作品《行书七言联》,经超过20口叫价后,最终以高出估价约一倍的32.5万元成交。

拨开迷雾:汪精卫从君子到汉奸

拨开迷雾:汪精卫从君子到汉奸

拨开迷雾:汪精卫从君子到汉奸

  他曾是悍不畏死的热血侠客

  汪精卫留学毕业时,两广总督岑春煊原本打算安排他回国筹建广州政法学堂,但汪受革命思想影响,无意为清政府效力,毅然回信婉拒。汪加入同盟会后,岑春煊非常痛心,曾派人奔赴东京劝阻遭拒,又安排汪精卫的大哥去信劝说,汪精卫以“事已发觉,谨自绝于家庭,以免相累”回信,从名义上断绝了兄弟关系,在革命党中一时传为美谈。

拨开迷雾:汪精卫从君子到汉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