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法两国军队为争夺凡尔登筑垒地域于1916年2月21日至12月18日进行的各次战斗的总称,是一场典型的阵地消耗战。

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战役

此役历时约10个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在300余天的作战中,德、法两军先后投入凡尔登战区的兵力,德军约为50个师60万人,法军约为65个师80万人。双方伤亡近100万人

战役企图和兵力部署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第3个年头。德军新任参谋总长法金汉将军决心在法国战线上大举进攻,以打破西欧战场的胶着状态。经过分析,德军将进攻矛头指向凡尔登。凡尔登是法国东北部默兹河畔的一座小城镇,距法德边境50公里左右,是法国首都巴黎的东北门户,是双方必争之地。

法军凡尔登筑垒地域有四道防御阵地,前三道为野战防御阵地,第4道是由要塞永备工事和两个筑垒地带构成的坚固阵地,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法第3集团军(辖11个师,630余门火炮,由埃尔将军指挥;后增至69个师,约占法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5个师防守凡尔登以北地区,3个师防守凡尔登以东和东南地区,另3个师作为预备队。法军凡尔登地区作战总指挥是总司令霞飞,后由贝当担任。

德军统帅部计划在1916年2月发起代号“处决地”的行动计划,由德国皇太子威廉指挥第5集团军(17个师约20万人,火炮1204门、飞机168架,后增至50个师约60万人,约占西线德军总兵力的一半)攻占凡尔登地域。

军部署是:第7、第18、第3军(6个半师,879门火炮、202门迫击炮)在孔桑瓦至奥恩河15公里宽正面上实施主要突击,第5军掩护其左翼;第15军在奥恩河以南6公里处实施辅助突击,第6军在默兹河西岸采取牵制行动。在主要突击方向,德军步兵比法军步兵多两倍,炮兵多3.5倍。

战事初起德军势如破竹

为达成战役突然性,德军于1916年1月在西线实施一系列佯动,做出要在香贝尼发动攻势的姿态。法军总司令霞飞果然上当了。自1914年德军无力攻克凡尔登而转移进攻方向后,法国人就在1915年停止强化凡尔登要塞。而此时德军向香贝尼移动的动作使霞飞异常警惕,他认为德军会向香贝尼进攻,然后从这里进军巴黎。然而,德国人正在继续往凡尔登方向悄悄集结兵力。

随着德军集结迹象渐渐明显和暴露,英法联军终于弄清了德军的真正意图。霞飞慌了神,火速下令向凡尔登增兵。但到2月21日,仅有两个师赶到凡尔登。而这一天,德军开始向凡尔登进攻。

按照“炮兵摧垮,步兵占领”的方式,德军于2月21日7时15分开始炮火准备,为隐蔽主要突击方向,德军炮兵在宽40公里的正面上同时实施炮击,航空兵首次对法军阵地实施轰炸,摧毁部分防御阵地,并大量杀伤法军有生力量。16时45分,德军步兵发起冲击,当日占领第一道防御阵地。在以后四天中,又先后攻占第二、第三道防御阵地,向前推进5公里,占领重要支撑点杜奥蒙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