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是纪念佟麟阁将军殉国80周年的日子(1937年7月28日壮烈牺牲)。作为抗日殉国的第一将领,他的英勇事迹一直激励着人们。正因为如此,在他奋战的地方——北京,后人用各种方式来纪念他,不仅为他建墓园,还以他名字命名道路,最近几年,还有学校以他名字的命名,并以他的精神激励学生们。

生死大红门,抗日殉国第一将领佟麟阁在北京

  如今,佟麟阁将军的英勇故事广为传颂,但其生活细节却鲜为人知。佟麟阁生前在北京生活了数年,乐善好施的他曾在东裱褙胡同和东四十条都有寓所,以供亲朋好友居住。只不过佟麟阁常年征战,在北京生活的时间并不算长,因此鲜有他在北京生活的记载。如今通过佟麟阁后人的讲述,向人们还原佟麟阁当年在北京生活的情景,并揭秘佟麟阁身故后,其棺椁埋在柏林寺的一段秘密往事。

  从高阳到东裱褙胡同

  对当今很多北京人来说,提及抗日将领佟麟阁将军,首先想到的是佟麟阁路。这是一条南北向的路,位于西城区宣武门和长椿街中间。佟麟阁路也是北京为数不多的用具体人名命名的道路之一。

  佟麟阁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第一位为国捐躯的高级将官。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佟麟阁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之职负责军事指挥。在战前的军事会议上,他下达了誓死抵抗的命令:“凡是日军进犯,坚决抵抗,誓与卢沟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一步。”

  1937年7月28日,日军向北京发动猛烈攻击,并进犯南苑,佟麟阁死守南苑,在战斗中,佟麟阁以身殉国。二十九军第132师师长赵登禹亦在当日壮烈殉国。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冯玉祥的提议下,当时的北平市政府决定将北平城内的北沟沿和南沟沿以两位将军的名字来命名。同时还将位于东城的铁狮子胡同更名为“张自忠路”,以纪念同样为抗日捐躯的张自忠将军。

生死大红门,抗日殉国第一将领佟麟阁在北京

位于佟麟阁路的佟麟阁纪念雕塑

  佟麟阁路两旁绿树成荫,周边显得安静祥和。一如佟麟阁生前的品行:为人谦逊安详。当年佟麟阁在军中常拜读儒家经典,并用儒家的思想精髓来治军,同时他也用这些标准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因此,佟麟阁在军中得到了“儒将”的称号。

  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前夕,在佟麟阁路北口,临近长安街的位置,树立起了一尊纪念佟麟阁将军的雕塑,这是一尊怀表造型的雕塑,怀表上镌刻着他牺牲的日期和时间,整座雕塑通高1.937米,表链由77个铜环组成,寓意抗战全面爆发的1937年7月7日。这座新雕塑,成为了佟麟阁路上的一处新景观。

  值得一提的是,佟麟阁生前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当年,冯玉祥曾将基督教的教义引入二十九军军中,从那时起佟麟阁便皈依了基督教。巧合的是,在这佟麟阁路的南端便有一处有着悠久历史的基督教堂——中华圣公会教堂,这座教堂是基督教中华圣公会在华北地区兴建的最早的也是最大的教堂。

生死大红门,抗日殉国第一将领佟麟阁在北京

  佟麟阁路和张自忠路分别位于西城和东城,这两条道路的命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会不会是这两位将军当年在北京的故居便在附近,因此选择故居附近的街道来命名。事实却非如此,甚至是恰好相反。张自忠路在东城,而张自忠当年在北京的居所,位于西城区的府右街附近,佟麟阁路虽然在西城,佟麟阁的故居却是在东城区的东四十条。

  因此,从这里开始,我们就要介绍佟麟阁在北京生活的诸多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