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亚一心,满铁作之”日本带有掠夺性的“满铁军刀”概述
所谓满铁,并非是指东北的铁。而是“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みなみまんしゅうてつどう”的简称。成立于1906年,总部设在东京(一说大连)。除管理南满铁路外,还经营矿业、煤炭、医疗、城建、水电等。是日本在中国进行资源掠夺,为其军国主义扩张服务的机构之一。
所谓“满铁刀”,在日本刀研究范畴有相当明确的定义,特指日伪占据我东三省期间,由“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采用东北出产精铁所特制的一批日本军刀。刀铭“兴亚一心,满铁作之”。满铁刀常被“满铁”当作纪念品赠送关东军将领及调任的陆、海军将校。满铁军刀硬度适中,且在严寒条件下刀身强度下降小,适合北方地区作战。[2] 满铁军刀,原材料是东北铁矿经底温炼制成的钢材,刀刃很难看见地肌有点象梨子地肌。试做满铁军刀时曾选多处东北铁矿试验,并非都适合做刀,但好的东北铁矿远比日本玉钢优越,且满铁刀在严寒条件下不变脆,更是玉钢日本刀所无法比肩的。亦有传说满铁刀钢材的来源有用满铁株式会社的钢轨,而该钢轨是从英国和瑞典等地进口的上好钢材。日寇宣扬所谓的“五族协和(日本、朝鲜、满州、支那、蒙古),南满州铁道株式会社的头子松冈就以此“愿望”将满铁刀取名“兴亚一心”。
满铁刀的制作背景。侵华战争爆发后,美国中断了每年向日本出口300万吨钢铁原料,同时由于军队的大规模扩充,军刀需求量剧增。因此满铁株式会社决定在其下属的大连铁道工厂成立刀剑制作所,为军方提供军刀(当时主要是应日本关东军的要求)。据不确定统计,从1937年十月栗原昭秀在大连铁道工厂进行烧入示范至1945年日本投降,总共制作的满铁刀大约有33600余把(当时曾提出日产100振的口号),存世量较大。
1939年(昭和14年)曾发行的兴亚一心一书,书名为满铁株式会社总裁松田洋右题写,并被作为满铁刀的铭文刻在刀茎上,成为该刀标志性的特征。
满铁刀的制作方法,基于当时在日本,玉钢属于极为稀缺的物资,有政府对刀匠实行配给制一说。同时由于传统的锻造方法效率极低,根本无法满足战时军队的大量需求,因此满铁在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各类金属化学元素分析后,采用日下纯铁,即日下公司生产的一种海绵铁(来自中国的优质铁矿砂),借鉴古刀的制作原理,并引用了当时比较先进的冷锻技术,利用现代机械进行制造和加工。用比较通俗的说法就是,在钢管(皮铁)中插入熟铁棒(心铁),以机械锻打素延成型,油淬完成烧刃。但研磨还是依照传统的日式研磨。满铁刀的内部构造,心铁较之古刀更为均匀。
满铁刀的性能和特点。该刀制作完成后,经过了多种测试,包括斩席卷、枯竹、生猪和所谓的铁板斩等,证明其具有优秀的斩切力和良好的韧性,虽然不具备传统日本刀的观赏价值和美术性,但作为刀来说,其性能是非常优良的。该刀最大特点,即高寒环境下表现出的抗脆性好,粘性大,斩切力优秀。而这正是传统玉钢的不足。此外,满铁刀制作严谨,寸法标准,铭文工整,堪称昭和时期半锻军刀的典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