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年号叫什么
袁世凯年号叫什么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推翻共和,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建立年号为“洪宪”,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
袁世凯剧照
袁世凯之所以起用“洪宪”,是因为明朝朱元璋推翻元朝后,年号“洪武”,袁世凯欲借助民间对明朝的归属感来巩固自己的反动统治,即所谓的“绾洪合武”。“绾”者,盘绕打结之意,就是关联的意思,“宪”字,是为了有别于历朝历代,也有当时主张君主立宪制的含义。
从历史上来看,使用“洪”字为年号的统治者确实为多数,明太祖建号洪武,太平军领袖洪秀全、武昌起义领导人黎元洪皆有一个“洪”字,黎元洪甚至曾属袁世凯部下,任职副总统,使得袁世凯不得不长期对其戒备。因此取“洪”字为年号,可以使其名号压制黎元洪的气运。
袁世凯在取年号这件事上,颇费心思,为了证明其恢复帝制是顺应天意,采用五行学说来解释年号深意,其中以五行居首,用天象、人事、行政、吉凶、祸福等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比附于“五行”,以论证软硬兼施刚柔并用的为政之道,为维护最高统治权力服务。显然,这样的解释令袁世凯信服,但却令民众嗤之以鼻。
袁世凯行宫的介绍
袁世凯行宫,被称为“富字宫”,因其建造规格俯瞰及像一“富”字。位于河南项城市区内十字街口,现为项城市博物馆所在地,此行宫由各组楼房组建而成,实为一组建筑群,极具中华古文化底蕴,由袁世凯堂弟袁世钧出资建造,他在当时是极为著名的实业家。
袁世凯行宫
行宫建于1907年,1916年竣工完成。坐西朝东,占地面积为12000平方米。其布局结构遵循了中国传统建筑格局,以中轴线为主,左右对称,依次排列成左中右三组三进院落,极为规整,俯瞰呈现出一个“富”字形。行宫原名帅府,1907年,袁世凯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晋升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兼会办大臣。1915年底,袁世凯恢复帝制,称洪宪皇帝,帅府因此改名为行宫。
袁世凯1916年6月病故,因而并未在此行宫居住过,军阀混战时期,袁氏家产被炒,家人流散,行宫亦不归于袁氏家族所有。解放后行宫收归国有,先后作为淮阳专署项城粮仓、县政府、文教局、宣传站等,现为项城市博物馆所在地。1984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拟定为河南省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展出项城历史及袁世凯生平。
袁世凯的饮食习惯
在众多讲述晚清历史的闲书中都有对袁世凯饮食讲究的记录,在这些饮食轶闻中,袁世凯的饮食着实耐人寻味。
袁世凯照片资料
晚清时期对饮食最为挑剔之人莫过于慈禧太后,据史料记载,慈禧为了保养容颜,每日进餐皆要有珍珠粉、母乳汁等稀罕物,即使是日常食谱,也是穷奢极欲,每日正餐两次,点心两次。正餐规格菜色必须上齐一百碗,而点心也有四十碗,满桌菜色琳琅满目,烧乳猪、熏羊腿、清炖肥鸭、银耳、猴头、鱼翅燕窝等等,满汉全席的名头也由此而来。
而袁世凯的饮食,从表面上看来比慈禧节俭多了,早餐无非是一些米粥、馒头、煮鸡蛋这些家常便饭而已,即便是当上大总统之后,正餐也只有四五个菜色。因而有些不明就里的手下,对其节俭作风极为推崇,更有人肆意揣测袁世凯用心,建议全国效法以提倡清廉之风。
但极少有人知道,擅于作秀的袁世凯人前一套背后一套,袁世凯对其饮食极为讲究,就拿他爱吃的鲫鱼和米糊为例,这里面就极有名堂,这鲫鱼品种极为稀少,是与黄河鲫鱼齐名的洪河鲫,是河南名产,鲜肥嫩滑,价格不菲,况且是从河南专运到北京,为保持新鲜,得花大成本。米糊更加不是寻常百姓家的米糊,其精贵之处就在于撒在米糊面上的调料,那小瓶装的调料既不是胡椒粉也不是味精,而是关东上等鹿茸研成的细末,既是食补也是药补,极为养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