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韩先楚(1913年2月 - 1986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曾经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海南岛战役、抗美援朝等,获得过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以及朝鲜授予的一级国旗勋章一枚、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二枚等荣誉。韩先楚担任过中央军委常委、福州军区和兰州军区原司令、全国人大代表、国防委员会委员等重要职务。1986年,韩先楚病逝,骨灰安放在红安烈士陵园。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3年2月,韩先楚出生在湖北省黄安(红安)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当过放牛娃,学过篾匠,在武汉做过短工。1927年11月,黄麻起义爆发时,他加入了家乡的农民协会,参加过反帝大同盟,还当过乡苏维埃土地委员。

  土地革命

  1930年10月,他参加了孝感地方游击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起,历任独立营、团长,在黄陂、孝感、罗山地区进行游击斗争。

  1933年4月,为加强留守鄂豫皖斗争的红25军,韩先楚所在的独立团接受整编,他历任224团副连长、连长、营长,直到随军长征到陕北一直都是营长。

  1934年11月,红25军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西进,韩先楚多次担负冲锋突击、破阵歼敌、夺关开路、堵截追兵的战斗任务,几次在危急情况下,掩护军主力和军领导脱离险境。

  1934年11月中旬,红25军在河南罗山县朱堂店突破敌人阻拦,当晚从信阳以南越过平汉铁路,进入豫鄂交界的桐柏、枣阳一带,实现了战略转移初步目标。红25军被逼在独树镇打了一场恶仗。独树镇战斗,让他一战成名。

  1934年11月28日,红25军沿河南叶县、方城边界西进,掩护了军直属队和后续部队渡过了澧河,摆脱了追击的敌军。

  1935年7月,红25军为了配合中央红军北上,离开新建立的鄂豫陕苏区继续长征。

  抗日时期

  1935年9月,红25军到达陕北和陕甘红军会师,编成红15军团,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担任军团长、军团政委、副军团长。在他们领导下,韩先楚参加了陕甘苏区第三次反“围剿”的劳山、榆林桥战斗,他率队担任主要突击。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时,他受命指挥部队连续打下了东村、张村驿等地主武装长期固守的围寨碉堡据点,缴获了大批红军急需的粮食物资,并为直罗镇战役扫除了战场障碍。

  1935年11月,直罗镇战役中,他率部首先堵住了敌人的去路,协同兄弟部队歼灭了据守南山的敌人后,又突入镇内。战斗结束,他提升为红15军团75师团长。

  1936年春,红军东征山西,时为红75师团长的韩先楚,率部随中路军作战,他以两个营配合山西游击队包围石楼,控制黄河渡口,以一个营牵制了敌五个团的兵力,并掩护了毛泽东彭德怀的指挥部,被任命为中路军副司令。之后,他又率部在双池镇附近打了一个没有上级命令的胜仗,歼敌一个营和民团百余人,升任红78师副师长。

  1936年5月,红军开始西征甘肃、宁夏,已经升任红78师师长的韩先楚全程参加。

  1937年初,韩先楚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习,长期的战场锻炼,加上一定的理论熏陶,为他成为一代名将奠定基础。

  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韩先楚担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徐海东)688团副团长。

  1938年4月下旬,在徐向前领导下,韩先楚率689团与晋东南兄弟部队组成“路东纵队”向冀南挺进,先攻克威县,歼灭伪军一个军部又一个师。随后,在威县、广宗、平乡、巨鹿、南宫、临清地区,打开了开辟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