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抗战大事记
编前语: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处于危亡之中。随着战事日益吃紧,汉中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大后方和军事重镇,汉中人民倾其所有,为夺取抗战的胜利出钱、出粮、出工;发展后方经济,兴办各项事业;有志男儿奔赴沙场,用血肉之躯抵御日寇,为全国的抗战胜利做出重要的贡献。
我们回顾汉中抗战历史,就是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激励汉中人民不断增强作为汉中人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埋头苦干、勇于进取,在实现“三市”建设目标的伟大征途上,书写出无愧于先烈、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1931年
9月18日,日本国发动侵华战争,汉中学生掀起爱国反日高潮,成立“汉中学生抗日外交后援会”,响应平津学生南下请愿,并游行示威,要求政府出兵抗日。
1932年
2月,洋县农民抗日救国会和洋县妇女抗日救国会成立。
3月12日,南郑县城学生在北校场召开孙中山逝世纪念会,并要求政府出兵抗日。4月,县城各校学生在县中学校前集会,要求校长彭俊卿答复问题。彭用手枪击散学生。事后,绥靖司令部出动军队镇压学生运动,一面借召开学生会之名,扣留五中校长易厚安、联中校长周彬如、教员陈浅伦及段维特;一面派军队包围学校,搜焚进步书籍,逮捕进步学生王明新、李致中、牟新钊、刘元宗等20多人。后在各界声援下,全部获释。
3月29日,洋县县委组织领导学生、居民300多人,冲进国民党洋县党务指导员办事处,斥责干事长王勉生破坏抗日活动,并强扭其游街示众。
1936年
12月,汉中学生和民众举行盛大集会,声援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兵谏”的抗日爱国行动。
西安事变后,城固县进步知识青年志愿组织抗日宣传大队,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和国民党不抵抗罪行。
1937年
5月29日,洋县成立抗敌后援会。
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平津学生“抗日救亡歌咏队”来汉中演出;中共中央西北局、陕西省委派江侠、余洪远、杨永昶来陕南组织抗日救亡运动;辽、冀、鲁、豫、皖等省难民陆续到西乡县者687人,县府设义民收容处安置救济;旅汉同学会民先队员刘彩凤等在勉县武侯祠、县城街头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等剧。
“汉中同学会”成立,选举尚锡铭为主席,开展爱国抗日活动。
8月,留坝县成立抗敌后援会。
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青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陕西总队派黄佐舟等10人到西乡,开展演讲、演剧、贴标语、壁报等宣传,至各学校教唱抗日歌曲,秘密发展队员。临走时留下一批进步书刊和宣传材料。
11月,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一分校由河南洛阳迁至汉中。1944年停办。
12月,著名抗日救亡歌曲《松花江上》作者、共产党员张寒晖,率西安二中、女中、女师等校学生组织斧头剧团,来西乡进行抗日宣传演出活动。冬,全体旅汉同学,组织抗日宣传队,由联中教师方仲宽率领回勉县宣传抗日。
1938年
2月,洋县妇女抗日救国会发动530多名妇女做鞋袜、针线包,并捐赠钱物,写慰问信,慰问前线抗日将士。
人民音乐家张寒晖带领“斧头剧团”来留坝县进行抗日宣传活动,演出话剧《放下你的鞭子》《流亡三部曲》等。2月22日,为避日本侵略军战火,迁至南京的故宫博物院7000多箱珍贵文物经汉中西迁,是日押运至汉中,分存于府文庙及张寨马家祠堂等4处,次年运抵成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