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粤三方面重创广东经济
“日本侵华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并非用单纯数字可以统计,它对此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性影响,远远超过了经济损失统计数字本身的含义,而广东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广东省档案局(馆)副局(馆)长黄菊艳说。
日本侵略者发动的战争对广东造成怎样的损害?对此后广东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如何?深入系统地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全面认识抗战时期广东社会历史的巨大变动,进而探讨战争破坏对中国区域社会发展进程的深远影响。近日,羊城晚报记者与黄菊艳就这一话题展开对话。
战后广州市工业产值大降近三成
羊城晚报:为何探讨日本侵粤给广东经济带来的损失和影响?这种损失是什么?
黄菊艳:日本侵粤究竟给广东经济造成多大的损失,这是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探讨这一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战争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损害,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战争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损失及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人员伤亡、财产损毁、生产减损和资源丧失的统计数字,即各种有形的损失上,它还表现在无形的损失上,即对该地区经济发展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制约性影响。
抗战前,广东的工业化取得明显进展。战后,广东工业产值大幅度下降,1949年广州市工业总产值比1936年下降25.35%,全省工业产值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 26.19%,比当时中国的平均水平低了11.1%。
从经济结构来看,在广东经济发展进程中,抗战前已经取得明显进展的从传统产业结构向近代产业结构的转变,由于日本侵粤而被扭转了发展路向,战后变为落后的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导的经济结构。
战争还破坏了战前已经初步形成的广东经济布局。经济中心广州的工商、金融、通讯业在沦陷期间受到严重破坏。1948年,广州工业总产值比1936年下降了近20%。战前广州工厂数、工人数在中国6个沿海城市中分别居于第三、第五位;而战后,据1948年国民政府经济部对全国12个城市工业的调查,广州工厂数、工人数分别退居第六位、第七位。广州工业在全国的地位下降。广州商业区在沦陷时受严重破坏,战前广东商人在华中、华北及东南亚地区建立的商业联系也因战争已告中断,这些因素致使广州商业衰落,1947年,广州内贸在全国所占的比重从1936年的6.08%下降到4.71%。战争的破坏使广州的经济中心功能减弱,对全省辐射力下降。
从近代广东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日本侵粤使广东经济从巅峰跌入低谷,它彻底摧毁了广东地区战前的经济建设成果,打断了广东经济发展进程,并改变了广东的社会经济结构,长久制约了经济发展。
战争不同阶段,广东经济损失方式不同
羊城晚报:战争损失与敌对双方的战略战术及战局变化密切相关,日本的侵粤战略及侵略过程,对广东经济损失有什么影响?
黄菊艳:广东的战局大致可以分为广州沦陷前、沿海地区沦陷至豫湘桂战役、豫湘桂战役至日本投降等几个阶段,战争的不同阶段,由于日本侵粤战略和侵略过程的变动,由此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方面、程度和方式各异。
广东在日本南侵计划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七七”事变后不久,日本就封锁了中国海岸线,但港澳不在封锁之内,广九铁路成为广州和香港唯一的交通要道,中国抗战物资由香港经广九铁路运至广州,再由粤汉铁路源源运入内地,广东成为抗战初期中国最主要的外援物资通道,被视为中国抗战给养的生命线。这让日本侵略者难以忍受,但由于兵力有限,且广东周围是英、美、法的势力范围,日本虽觊觎广东,但在战争之初未敢轻举妄动,一年多的时间,日军只能一方面利用优势空军对广东城乡实施狂轰滥炸,另一方面利用海军力量封锁广东沿海交通,占领沿海岛屿,作为空军基地和海军给养站,以摧毁中国国际交通线并为日后南侵铺垫道路。从1937年7月至1938年6月一年内,日机袭粤已逾2000次,广州市亦在800次以上。据统计,广东是当时全国16个被日机轰炸的省份中受袭最多的一个,广州市受日机轰炸之惨烈亦居全国各城市之首。这一时期广东因日机狂轰滥炸和日本海军侵扰,人民生命财产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