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的抗战之十五:酂城起义
王子光(1906.05.—2006.03.20),原名王孔昭、王有章。陕西省户县人。1926年加入共青团。1927年大革命,国共分裂后,到西安秘密工作,任共青团陕西省委秘书处主任。1934年冬赴日本留学,并从事文化救亡活动,任中共东京特别支部书记,1937年6月被日本当局驱逐回国。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驻晋办事处秘书,1938年9月新四军游击支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敌工科科长,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教务主任,豫皖苏边区党委秘书长。1941年起,先后担任新四军第4师拂晓报社社长、敌工部副部长、部长、淮北区党委城市工作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华东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山东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兼青年部部长。解放后,任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政治部秘书长兼联络部部长,安徽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转业,任郑州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河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1982年离职休养,开始专心研练书画,是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研究员,中国书法家联谊会会员。2006年3月20日在北京病逝,终年100岁。
前言
1945年9月20日驻在河南永城县西酂城一带的汪伪第2集团军第18师在师长杜新民(地下共产党员)率领下举行了起义,被称为“酂城起义”。
这次起义,是在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等艰苦工作过程,特别是在起义前,采取种种有效措施,搬掉了一大批绊脚石,因而保证了起义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取得完全胜利,是一次成功的起义。我作为新四军4师敌工部部长,参与组织了这次起义。
率领起义的杜新民同志(共产党员),后来历任新四军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副司令员,华东军政大学副教育长。南京解放后,任华东防空部队司令,……一直坚持努力工作,后因病入院,“文化大革命”中,在 “四人帮”的极左路线摧残下,病情加重,于1970年不幸逝世。
形势有利紧迫
1944年4月,日寇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计划首先进攻河南。我军为了配合友军作战,挽救中原危局,恢复津浦铁路西抗日根据地,解救路西人民于苦难,8月15日,我新四军第4师彭雪枫师长率主力部队由淮北路东向路西进军。恢复津浦铁路西抗日根据地。
1944年8月15日,彭雪枫师长率新四军4师5个团赴津浦路西收复豫皖苏根据地。首战萧县南的小朱庄告捷,歼灭顽军王传绶部千余人。首战告捷的声威,大大震撼了路西地区。我军又接连打了八里庄战斗、砀山南清剿战、保安山追歼战等十余个胜仗。至12月中旬,全面收复了豫皖苏根据地。
部队夜里通过津浦铁路上的敌伪封锁线,完全歼灭了在小朱庄(萧县南)阻击我军的顽军王传绶部千余人。我军西进首战胜利的声威,大大震撼了路西地区。9月11日,消灭了夏邑东阻击我军的顽军李光明整个支队。10月间,顽军长王毓文指挥暂编十四师、三十师、骑兵第八师,由涡阳、蒙城两路北犯。加上土顽刘子仁的配合,几万人大举窜入我根据地,被我军阻止于保安山、芒砀山、奶奶庙一带,在兄弟部队配合下,歼灭和打垮了他们的进攻。接着又歼灭了颜集一带的伪第二集团军第十四师,恢复和开辟了涡、亳、永、夏地区。
我军在军事进攻的同时,对日伪军开展政治攻势,特别在执行俘虏政策方面收到了很大的效果。新四军“不杀俘虏,宽待俘虏”的口号,在日伪据点里普遍流传着。我们对于有争取条件的对象,也积极进行争取,盘踞在酂城一带的汪伪第二集团军第18师,就是我们争取的主要对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