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人民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贡献综述(四)
粟裕创建的通如启海海上抗日根据地
中国人民海军诞生于泰州白马庙,发源于如东(原名如皋)何家灶。海防大队、海防团、海防纵队是华东海军的前身,他们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浴血奋战,威震海疆,配合陆上部队作战,打出了军威,立下了丰功伟绩。60多年过去了,至今,何家灶的人们还时常提起粟裕、陶勇等人的名字。电影、电视剧《五十一号兵站》就是根据海防团的部分事迹编写的。何家灶是全国第一个海上抗日根据地,是人民军队首创的海防部队诞生地,是中国人民海军的发源地。
1941年,在粟裕的指示下建立海上武装,并遵照党的政策和策略,发动盐民渔民,团结一切统战力量。部队调查分析海匪情况,对海匪区别对待,一举歼灭了作恶多端的王明中部。为争取有民族感的海老大孙二富,陶勇亲临何家灶收编孙二富。任命孙二富为海防团特务营营长,使其成为抗战的力量,后又收编吴道生。陶勇、姬鹏飞为孙二富改名为孙仲明,从此,孙仲明跟定了共产党,海上战斗屡立奇功,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人民军队的优秀指挥员。这在如东人民群众中一直传为美谈。
1938年中共江北特委到如皋(东)何家灶,建立了淮南盐管地区的第一支海上地方武装——盐民自卫队。1941年4月,一师兼苏中区在何家灶建立了苏中军区海防大队。1942年11月,在何家灶建立了苏中军区海防团,团长陶勇兼,团部设在何家灶。1943年11月苏中海防团在何家灶发展壮大为苏中海防纵队,司令员陶勇兼。1945年10月海防纵队组建为华中海防纵队, 浙东海防大队北撤苏北后及苏北盐阜海防大队先后归华中海防纵队领导,司令员先后有吴福海、汤景延。海防部队在抗日战争中战果辉煌,在解放战争中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配合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参加了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粟裕参加了华东军区海军的组建工作,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乡的第三野战军东路渡江作战指挥部驻地宣告成立,司令员张爱萍,海防纵队近2000人编入华东军区海军(1989年2月泰州申报经中央军委批准白马庙为中国人民海军诞生地,确定1949年4月23日为中国人民海军诞生日)。1950年1月12日,毛泽东主席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令,任萧劲光为中国人民海军司令员。萧劲光是中国人民海军第一任司令员,4月14日海军领导机关在北京正式成立。1951年12月12日粟裕就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分管负责管理作战、训练及海军等军兵种工作。1952年11月8日陶勇任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1955年10月24日华东军区海军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至今。
何家灶位于长江北翼黄海之滨的江苏洋口港经济开发区长沙镇卫海村,这里的人们曾以烧盐捕渔为生,1973年围垦造田之前还处在黄海中的盐墩上。这里是一个人杰地灵、英雄聚集的宝地,是我党我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开辟的抗日根据地的一个组成部分。1940年10月,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所属部队,在陈毅、粟裕等人的指挥下,取得了黄桥决战的伟大胜利,苏北的抗日局面大大改观。遵照毛主席《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的指示,立即着手准备进军黄海之滨,开辟通如启海敌后抗日根据地。党把开辟通如启海的任务交给了三纵。陈毅向陶勇传达了党中央毛主席令新四军向一切敌占区发展的指示,特别强调统一战线的政策,“力争合作,准备自卫”,“又拉又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对敌。陶勇坚定表示:任凭刀山火海,在所不惧,东进!不到黄海边,一分钟也不停止!11月上旬陶勇率三纵二千余人从海安运盐河公路东进经苴镇(原丰东)到掘港,三纵领导机关暂驻掘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