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医学界为何参与731部队人体实验,战后又拒绝反省?
这部纪录片播出后在海内外引起广泛讨论。NHK纪录片从来都是有的放矢,这次亦不例外。战后日本被美国改造,成为民主国家一分子,军事武装力量受和平宪法制约。然而,2012年安倍二次上台,在所谓“积极和平主义”外交谎言下,开始推进所谓“军学共同”政策,意图把日本重新打造为“军产学复合体”国家。今年4月举行日本学术会议总会上通过了“军事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声明”,日本大学又有重投“恶魔的怀抱”的危险。安倍的倒行逆施在今夏引起日本学术界强烈抗议,这就是NHK为什么要重新翻开历史的旧页,给日本乃至世界敲响警钟。
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部资料陈列馆大厅内,正壁挂有一块匾额,上书“不失其正”四个大字,这是该校第七任校长、日本近代病理学专家荒木寅三郎1899年给当时刚刚创始的医学部的亲笔题词,出自《易经》,诫谕在此读书的莘莘学子要坚持作为医生的品质操守。颇具讽刺意味的是,NHK纪录片揭示,日本一众精英学府中参与灭绝人性的人体实验时间最早、人数最多、涉入最深的正是京大医学部。而731部队的罪魁石井四郎甚至还是这位荒木校长的乘龙快婿。
医学精英们为何自甘堕落成为军队的爪牙,反人类的魔鬼?这是很多现代日本人无法理解的。《731部队的真实》把主要责任归咎军部与大学机构之间肮脏的媾合,一方面可能多少还是留了些颜面给日本医学界,另外限于篇幅未能更深层次地剖析问题的根源所在。事实上,这和日本从德国引进的医学体系有很大关联。
战争医学犯罪的根源:实验研究的偏执和医学伦理的缺失
众所周知,近代至二战结束,无论政治制度还是科学体系,日本都“唯德是瞻”,医学上也不例外。明治维新后,日本官方排斥英、荷模式,树立了以德国为模板的西洋医学体系。近代英系与德系两大医学体系最大的区别在于,英系擅长临床实践,倾向于培养人们一般理解中的医疗工作者,德系则精于理论与实验,更倾向于培养医学科研者。
日本选择德国医学并非完全出于“政治正确”的缘故。19世纪中叶开始,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公共卫生和疫病防控事业,如何利用科技进步更好服务社会大众是医学发展的大势所在。德国在基础医学领域确实走在了世界前列,就连当时传入日本的“兰学医书”其实也大半是德语转译本。采纳了德国医学的日本仅用20多年就追上世界潮流,涌现出了北里柴三郎、山极胜三郎等名震世界的基础医学家,民族卫生事业呈现一片蓬勃兴旺。
但与此同时,德系医学教育的软肋与缺点也不断暴露出来。相较于学术氛围开放自由的一般大学,德国的医大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课程基本只给学生灌输实用医学知识,医学哲学、医疗伦理、医学史方面讲座基本没有,课堂也不设自由讨论环节,唯讲义和论文至上,医学威权思想严重。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早年游历欧洲,就对注重临床、关怀病患的极具人文主义色彩的英系医学推崇备至,而对只顾蒙头钻在实验中、沉醉病理解剖的德国医学非常反感。他在《西洋事情》一书中批评道:“德医只专医学而不敬医事,本末颠倒,吾邦效颦,毫末不札,必荼祸子孙!”。这段谶语在其死后30年不幸成为了现实,只是荼祸却是邻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