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朱熹生平简介

朱熹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延承各家之长,把所有学问融为一体自创一派。凡人者,应当学习圣人的思想和行为,这是朱熹做人的准则,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朱熹简介。

朱熹的画像

图为朱熹的画像

他是南宋时期的人,出生于1130年,享年70岁,是福建尤溪县人。他的父亲在没有生他之前去卜卦算前程,算命的是这样回复他的:你啊,贫富都这样,但是你生的儿子堪比孔子。他的父亲就回去了,第二年生他的前一天家门前的两座大山起火反而呈现祥瑞之兆,便给他取名熹,意为喜火的意思。

朱熹从小就有过人之处,作学问总会问到根处。四岁时指着天上的星星问他父亲星星属于哪里的?他父亲说是属于天。他又问那么天属于哪里?他父亲蒙住了。儿童时期有他父亲悉心教学,不过朱熹的父亲在他十岁时就过世了,把他托付给自己的朋友照顾。他父亲的朋友对他们一家人很好,还在自己的住处旁特意为他们一家人盖了一座房子,方便照顾。

朱熹父亲朋友对他的影响不少,他接触了佛、道、儒学。成年以后考中进士做了官,当了几年官发现目前朝廷推崇的文化使人懒惰,朱熹就弃官拜名人为师寻找超脱之道。他办了很多的学校,同时专研学问,是第一个把四书结为一体的人。他还创造了理学,他的理又可以解释为太极。他还写了很多警示后人如何读书的金玉良言,这些在他的诗词中都可以看出。朱熹有圣人之风,被称为另一个孔子。

朱熹教子主要内容是什么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生于1130年9月15日,卒于1200年4月23日,享年70岁,世称朱文公,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曾任南宋朝廷江西知府,福建知府,为官清明,颇有政绩,罢官后,在全国各地振举书院,比如,白鹿洞书院,紫阳书院,武夷书院,岳麓书院等,是中国传统思想史上,承上启下的儒家集大成者。

朱熹教子家训

朱熹教子家训

朱熹教子是一篇朱熹写给儿子劝学的信,经常被后世借用,现在的语文课本里还能找到这篇文章,原文写道:“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通篇情深意切,用心良苦,而且从现在的教育眼光来看,朱熹的教育理念就很先进科学,对待儿子绝不溺爱,从小培养他独立刻苦的精神,在他即将外出游学时,给他说明在家学习和外出游学的区别,两者都是为了学习,但是在家没有人可以探讨交流,而外出游学会遇到不同的人,知识面也会变得广博,这和现在的高中生留学不也是一样吗?朱熹告知儿子要珍惜学习的机会和时间,这对现在的孩子也非常适用。纵观朱熹的教育思想和主张,在这篇朱熹教子的文言文中也得一窥一二。

朱熹一直认为为人要以“勤、谨”二字着眼,讲究“穷理、正心、修已、治人”为根本,做人治学都要勤奋刻苦,敦厚忠信,见善思齐。这种教育理念很具有现实意义。

劝学朱熹说的是什么

朱熹不愧为大家公认的先圣,他苦口婆心地劝说大家要专心学习、多学习、不要浪费光阴,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劝学朱熹。

朱熹画像

朱熹画像

劝学朱熹中意在劝我们努力学习,通过整首诗的意境,我们大体可以体会到诗人的苦口婆心。他劝我们不要浪费时间,一定要趁大好时光刻苦学习。他同时还提醒我们:时光如梭,昨天还是春天,但是秋天马上就到了,仿佛只是一眨眼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