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揭秘宋太宗赵光义当年为何声称要自焚而死?
这是发生在宋太宗淳化二年的一件真事,《宋史.太宗本纪》是这样记载的:“淳化二年己巳,以岁蝗旱祷雨弗应,手诏宰相吕蒙正等:‘朕将自焚,以答天谴。’翌日而雨,蝗尽死。”说的是淳化二年三月己巳日,大宋皇帝赵光义因为旱灾、蝗灾,多日祈雨而不得,亲笔诏书给宰相吕蒙正等人,称要自焚而死,以回应上天的责罚。我以为,太宗手书不可能仅写八个字,《宋史》的记载过于简略。倒是《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的比较贴切,手诏内容是:“元元何罪!天谴如是,盖朕不德之所致也。卿等当于文德殿前筑一台,朕将暴露其上。三日不雨,卿等共焚朕以答天谴。”大意是说,百姓有什么罪过!上天这样惩罚(他们),这大概是我失德造成的。你们应当在文德殿前建一座高台,把我放在上面。(如果)三天之内不下雨,你们就把我烧死,以回应上天的责罚。
网络配图
当然,事实是宋太宗并没有真的自焚。就在亲书手诏的前几天,他还在金明池上泛舟,在琼林苑内宴饮射箭(“三月乙卯,幸金明池,御龙舟,遂幸琼林苑宴射”)。如此兴致,怎么可能因为求雨不成就自焚了呢?而大臣们更不敢筑台将皇帝“共焚之以答天谴”,甚至连“暴露其上”都没有过。因为所有的史书接下来都记载了同样的七个字:翌日而雨,蝗尽死。皇帝的诚心感动了上苍,第二日,天降大雨,所有的蝗虫都死绝了!
这自然是鬼都不信的传奇!但是奉命修史的人都信了,而且把这件事载入正史,一直流传至今。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逼得当朝皇帝赵光义说出对自己如此狠毒的话来呢?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人感应”的说法,其基本内容是:天与人是相互感应的,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动上苍。如果皇帝不仁,违背天意,天将降灾以示惩罚,也就是所谓“天谴”。如果皇帝圣明,开创太平盛世,天会降下祥瑞,以资鼓励。因此,古人认为地震星变、水旱蝗灾,都是上天对人世的“天谴”,是社会秩序出了问题,上天在对当权者进行警告。正因如此,每当大灾大难来临,民不聊生之际,统治者除了设法自救之外,都要不同程度地反省、罪己,纠正为政的阙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