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的巾帼英雄

抗日战争中的巾帼英雄

  陈少敏原名孙肇修,山东寿光县人,1902年5月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她1927年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为共产党员,历任寿光县共青团妇女部长,中共天津市委秘书长,豫西特委书记,河南省委组织部长,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新四军第五师前身)政治委员,鄂中、豫鄂边区党委书记、副书记,中原中央局组织部长,中共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全国解放后,她被选为全国纺织工会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八届中央委员,三届人大常委,二届政协常委。1977年12月14日,陈少敏在北京病逝,终年75岁。今年是她诞生110周年。

  陈少敏同志一生经历了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她同李先念、陶铸、朱理治、任质斌、刘少卿等同志一起,在创建豫鄂边抗日根据地和创建新四军第五师的过程中做出了很大贡献。豫鄂边人民群众,把陈大姐传诵为花木兰式的巾帼英雄。

  少敏同志入党不久便到家乡寿光县恢复被破坏的党组织,后被派到青岛市和山东省委做地下工作,同时在打蛋厂做工。在一次组织人力车工人大罢工斗争和举行“苏维埃运动日”游行示威中,少敏同志曾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通缉和追捕。以后她又被派到天津、河北省委负责冀鲁豫特区工作,这段时期正是共产党组织在王明左倾错误路线下遭受破坏、国民党反动派五次“围剿”苏区之时,白区地下工作极端困难和危险,而少敏同志在党的领导下,在濮阳、范县等3个县30个村庄扎根,建立党组织。可惜她的丈夫、共产党员任国祯在白色恐怖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女儿亦在家乡病死,丈夫给她留下的只是壮烈的诗句:“饮弹从容向天笑,长留豪气在人间……”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矛盾已成国内主要矛盾的新形势下,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为了迎接大转变,中央决定调一批长期在第一线战斗的干部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陈少敏在1937年初被调到延安学习。由于陈少敏有长期地下工作的经验,毛主席亲自交给她一项特殊任务。

  徐特立同志要回湖南去做抗日统一战线工作,他在湖南威望很高,国民党很怕他回去,在沿途设防通缉,组织上派陈少敏化装成为徐老的“夫人”,掩护徐老回湖南。毛主席把这样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她坚定地说:“请毛主席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

  陈少敏同志回到住处,情报部的同志告诉她沿路的敌情。西安、郑州、武汉有国民党军队把守,各车站都盘查很严,特别是进入湖北、湖南一带,敌人很熟悉徐老的特征,更要十分小心。开始徐特立以华南贸易公司经理身份出现,身边除带“太太”以外,还要带两个随从。到西安了,少敏不让徐老露面,就找一个很阔气的旅馆住下,徐老刚休息,少敏靠在沙发上突然听到敲门声,她起来开门,刚开一点小缝,就有一纸条掉下来,她出门观望不见人影,回头看纸条上写着“有人盯梢,迅速离开”。徐老马上穿上一件粗布大棉袄,腰间扎了一根腰带,头带毡帽,转眼成了老农夫,少敏也换上了粗布棉袄,头带旧风雪帽,扮成年轻农妇。“父女俩”悄悄地离开了旅馆。在火车上少敏好像若无其事,休闲地看着窗外,实际上她心里很紧张,因为过了武汉就快到徐老家乡了,认识他的人很多,她时刻准备对策。火车终于抵达长沙,徐老安全到家,少敏同志完成了艰巨的护送任务,与徐老告别,徐老说:“谢谢你了,你真不愧是白区工作的行家。”回到延安,毛主席和中央的其他领导同志对她圆满完成任务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