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韦国清从山东八路军到新四军
我是1938年1月参加革命的。1939年1月调到抗日军政大学第1分校,任12队政治指导员。1938年11月,党中央决定抗大1分校到山东敌后办学。1分校学员和教职员工及毕业待分配的干部共1370余人,在校长周纯全、副校长韦国清、政委李培南率領下,从晋东南出发,于1940年1月到达山东抗日根据地沂南孙祖乡。
从晋东南出发前,韦国清同志就向朱总司令提出,希望到作战部队工作。朱老总写了一张条子,让韦国清到山东后交给八路军第一纵队徐向前司令员、朱瑞政委。韦国清去看望徐向前、朱瑞时,表达了自己的愿望。3月,韦国清接到第一纵队任命他为陇海南进支队政治委员的命令。
韦国清从抗大一分校带了13位同志一起去南进支队,我是其中之一。我记得还有红军干部、抗大一分校学员大队长严光(后任南京军区顾问,1955年少将)、学员队队长王大兴(后任南进支队1营3连连长,在归仁集对日战斗中牺牲)、军事教员王景崑(后任9旅司令部作战科长)、政治教员李林(后任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副主任)、校务部秘书柳夷(后任人民海军报社社长),还有红军时期就任韦国清警卫员的杨琏(1943年任排长时在对日战斗中牺牲)、饲养员老吴、公务员胡洪祥(下部队任政治指导员时牺牲)和严光的公务员仁普(后在战斗中牺牲)。
韦国清召集我们开会征求意见,大家听说去部队工作都很高兴。韦国清说:“到战斗部队工作,不像住在根据地的学校比较稳定,到部队要准备吃苦,要隨时准备投入战斗。”我们一行十几人,只有韦国清有支左轮手枪,杨琏有支驳壳枪,其他同志都是徒手,也没有部队护送,从沂南孙祖出发,经过三天多行程,到达江苏省邳县铁佛寺附近陇海南进支队驻地,受到支队司令员钟辉、政治部主任张震寰等同志的热烈欢迎。在我们來之前,八路军第一纵队派來一个巡视团,其中有赵易亚(后任解放军报社总编辑,1961年少将)、耿道明(后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长、中国人民银行顾问,1964年少将)、周吉一(后任国防科工委办公厅主任,1964年少将),他们都留在了南进支队工作。
陇海南进支队是1938年5月日军侵占徐州后,徐(州)淮(阳)海(州)地区人民,在当地中共组织领导下组建的游击部队。支队成立后,积极打击日寇,铲除汉奸,深受群众爱戴。中共山东分局派原红军团政委钟辉,率20多名干部来南进支队。同年12月,部队整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游击支队,钟辉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轄3个营,活动于郯城、邳县、睢宁、东海等鲁苏边区。1939年1月,他们突袭陇海铁路运河车站附近的老滩集伪军据点,歼敌300余名。两次收复邳县城,取得铁佛寺、李庄等战斗的胜利,多次粉碎日伪军“扫荡”。
1939年9月,江华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第一纵队苏皖纵队成立后,陇海游击支队划归苏皖纵队,改称陇海南进支队,进到陇海路南开辟新区,以期打通八路军与新四军的联系。11月18日,南进支队进到灵璧、睢宁交界的九顶山张山口时,与300多名日军遭遇,激战竟日,毙伤日军百余名,迫敌撤逃。南进支队经过一年多艰苦斗争,初创了邳(县)雎(宁)铜(山)泗(县)灵(璧)边区抗日根据地,部队从开始时的300余人发展到7000余人。
韦国清认为,南进支队虽然成立才一年多,部队发展这样快,取得的成绩这样多,实属不易,可喜可贺。这支部队虽然没有红军部队作骨干,但红军干部不少,老八路更多,他对如何加强干部培养、健全党的组织和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出许多建议,得到大家赞同。
1939年5月初,国民党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兼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根据蒋介石的指示,为切断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联系,纠集其主力第89军和顽固派王光夏、鲁同轩的常备旅等共近万人,向苏皖边区大举进攻。八路军第一纵队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和中原局书记刘少奇的电报,电令陇海南进支队和苏鲁豫支队第一大队(胡炳云、田维扬大队)急速南下皖东北,和新四军彭雪枫、张爱萍部一起,迎击进攻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国民党顽固派部队,保卫和发展皖东北根据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