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方与毛公鼎之间有什么联系

毛公鼎,是西周晚期毛公所铸的青铜器,鼎高1345px,口径1197.5px。呈圆形,二立耳,深腹外鼓,三蹄足。鼎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总体造型端庄稳重。清道光二十三年(即1843年),毛公鼎出土于陕西岐山,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瑞芳是当时的两江总督,曾经跟毛公鼎有着联系。那么瑞芳跟毛公鼎有着怎么样的联系呢。

毛公鼎

毛公鼎

话说1843年,陕西岐山县董家村村民董春生在村西地里挖出了毛公鼎。听闻此事,古董商人匆匆赶来,用白银300两购得此物。然而,运鼎之际,另一村民董治官阻止了该行为,买卖未成,古董商又怎肯罢休。于是,古董商以重金向知县行贿,以私藏国宝为罪名,董治官被逮捕关押牢房,治重罪。之后,此鼎最终被运到县府,由古董商人悄悄运走。据说,张燕昌之子张石瓠曾经碰巧遇见此鼎。几经辗转,毛公鼎又落入了古董商苏亿年之手。

到了咸丰二年(即1852年),北京一位知名的金石学家及收藏家陈介祺复从苏亿年之手购得此鼎,并给苏亿年赏银1000两。之后,此鼎深藏在密室之中,鲜为人知。之后,陈介祺病故。1902年,陈氏后人卖出此鼎,终于归于当时的两江总督端方所有,然而好景不长,1911年11月27日,端方被派至四川镇压保路运动,为革命军所杀害。

民国期间,端方后人因为家道中落,只得将毛公鼎典押于俄国人在天津开办的华俄道盛银行。当时,英国记者辛浦森拿出美金5万元向端家购买此鼎,端家嫌弃钱太少,不愿意割爱。与此同时,有爱国人士极力地呼吁保护国宝之事,于是,毛公鼎辗转到了叶恭绰(正担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的著名收藏家、之后国学馆馆长)手中,后存入大陆银行。之后几经周折,最终进入台北故宫博物院。端方与毛公鼎的缘分也已了。

端方与保路运动有关系吗

瑞芳,保路运动,一个人物,一个事件,将这两者联系起来,就变成了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故事。

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

瑞芳,是清政府里面少数几个开明的满族官员。他支持戊戌变法,又推进预备立宪,在他看来只要这样做,清政府就还有起死回生的希望。历史对于似乎也给予了厚望。一切都在朝着看似民主的方向前进。但是,瑞芳终究是瑞芳,满人终究是满人,他这样做,最终是为了维护满人的利益。当保路运动爆发以后,瑞芳,保路运动,这两个名词深深地被刻在了历史上。

当保路运动兴起之后,瑞芳派兵进入四川进行镇压。当他还未到四川时,就听说四川已经一片大乱了,因此他也不想趟这淌回水。就开始在四川外围逗留。他不想白白浪费自己的精力。但是他不知道,他手下的军队中,已经有不少新军的力量。他是满人,他手下的人却都是汉人。因此,当瑞芳看到手下的军队中有不少人开始剪辫子时,他也越来越恐慌。剪辫子,在清朝某年来说,就是叛贼,就是要造反。此时的瑞芳,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虽然他是高高在上的官员,但是他已经无法阻止历史发展的潮流了。在沉寂中,新军的将领将瑞芳的脑袋砍下,成为了新军的战利品。

如果新军不杀瑞芳,四川人民的怒火或许并没有那么快地被平息。瑞芳成为了新军自保的武器,也成了清政府最后统治的牺牲品。瑞芳、保路运动,这两个名词,会永远留在清朝最后的历史中不会被抹去。

端方与袁世凯是什么关系

端方与袁世凯,两个晚清时期重要的政府官员,对晚清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实,端方与袁世凯这两人,在生活中也有着不一样的关系。

袁世凯像

袁世凯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