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期间,日本帝国主义惨无人道地杀害了我们30万手无寸铁的同胞,血流成河。

  惨剧发生后,中国红十字会南京分会和一些国际红十字人立即行动起来,为死难者、难民等提供了大量的、无私的援助。

  下面小编就跟大家谈一谈南京大屠杀期间,中国红十字会南京分会和这些国际红十字友人都做了那些事情。

  中国红十字会南京分会

  建立掩埋队、设立施粥点与庇护所

  擦干眼泪,掩埋同胞遗体

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中国红十字会!今天我们一起纪念!


中国红十字会南京分会掩埋队第1队月度工作统计表

  南京沦陷后,我30万同胞惨遭杀戮,尸横遍地,血流成河。

  从1937年12月开始,中国红十字会南京分会组织了两支掩埋队,开始从事掩埋工作,并于1938年1月4日,前往下关沿江和平门外附近一带进行掩埋。

  从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底,中国红十字会南京分会共掩埋军民遗体22371具。

  早在南京沦陷前,中国红十字会南京分会就在会员中发起“募集施材运动”,呼吁每位会员捐助一具棺木,共募集棺木960具。南京沦陷后的6个月,这些棺木陆续施出。

  流离失所,设粥点济难民

  南京沦陷后,大批难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缺衣少食。

  仅在南京安全区内,就设置有25处难民收容所,收容难民近10万人。供应如此之多的难民吃饭,成为收容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红十字会南京分会目睹此状,于12月13日在金陵女子文理院开设一家施粥厂,专供居住在校内之妇孺难民吃食,每日两次。每日领粥人数,最多时达8000余人。

  施粥厂规定,难民如果付得起钱,每碗给三个铜钱;条件实在困难的,经核实后,发给每人一个红色标牌,凭此免费领取。

  据不完全统计,南京大屠杀后的6个月,共有864020人领粥,米煤用费约20000元。

  医药匮乏,设诊所救伤员

  南京下关一带遭遇战火最重,众多伤病难民无力就医,中国红十字会南京分会在下关特别设立施诊送药所一处,分内外科,为当地及过路难民义诊。

  与此同时,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鉴于设在安全区以外的外交部、铁道部和军政部的伤兵医院医疗环境恶劣,病人极度缺乏医护人员治疗、照顾的惨状,便接管了这些医院,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救治。

  日军占领外交部大厦后,不准任何人出入,铁道部、军政部的两所医院亦然。面对日军的刺刀和封锁,红十字组织一直不间断地向外交部红十字医院的中国医护人员以及病人供应食品,并竭尽心力为伤员提供保护。

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中国红十字会!今天我们一起纪念!


鼓楼红十字医院病房

  在日本侵略者的百般刁难下,迫于无奈,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不久后将红十字医院迁移至鼓楼医院内,另开设三家户外诊所,为难民伤员服务。

  社会混乱,开展社会服务

  南京沦陷后,城内政府官员和部分难民出城避难,其余难民也躲进安全区内,致使南京城市管理陷入严重混乱状态。鉴于此,中国红十字会南京分会和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一起开展了大量社会服务工作。

  由于日本残忍屠杀,南京的教育体系陷入停滞状态,适龄儿童无学可上。中国红十字会南京分会在下关办义务小学一所,内有教室一间,可以容纳学生50名;其后要求入学过百,又着手寻觅新校址,容纳学生至1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