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崖抗战中的符振中
1927年,在琼崖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中,文昌县农民自卫军里活跃着一位16岁少年的身影,他手中那杆竹矛,是他在农会运动中打击土豪劣绅的武器。12年后,当年的农民自卫军少年——符振中,在经历岁月的磨砺后,成为一名驰骋琼崖抗日战场的骁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时年20岁符振中认为中国要抗击倭寇的侵略,必须拿起武器与侵略者作战。他抱着军事救国的理想,奔赴南宁就读广西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广西军校前身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始建于1926年春,大革命失败后由新桂系接管,改名“广西陆军军官学校”。符振中在军校学习期间,系统地学习军事作战技能和体能训练课程,两年后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军校颁予的一级毕业生奖章。从军校毕业后,他在广西国民党军队任职将近两年,期间,他密切关注国内抗战及国共合作抗日的时局,期望所在部队能参加对日作战。1938年初,符振中秘密地与共广西工委地下党组织联系,恢复了中共党员的组织关系。
1938年夏秋之际,武汉会战的战局不断扩大,第4战区司令长官部遂将广东地区的粤军主力抽调支援武汉会战。10月,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广州危急,第12集团军总司令暨第4战区副司令余汉谋急调驻守海南的第152师陈章所部回救广州。与此同时,成立琼崖守备司令部,以地方保安部队接替152师防守琼崖。并将原广东省保安第五旅旅长、琼崖守备副司令王毅升任琼崖守备司令。王毅同时还接任了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和广东民众自卫团第14区统率委员的职务。尽管此时的王毅身兼数职,但他所能指挥的部队也仅有两个地方保安团,以及各县的壮丁常备队和民众自卫团。这几部武装的总兵力约4000余人,而且驻防分散,力量薄弱。
随着全国战局的发展,日军侵犯琼崖已是不可逆转之势。匆忙上任的琼崖守备司令王毅当即接受中共琼崖特委于一年前就提出建立统一战线合作抗日的条件。
10月21日,广州失陷, 22日,王毅代表国民党琼崖当局与中共琼崖特委代表冯白驹签订了合作抗日协议。12月5日,琼崖特委领导的抗日武装共300多人在琼山县云龙墟进行改编,正式成立“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14区独立队”。冯白驹任独立队队长,马白山任独立队队附,辖三个中队和一个特务小队。
1939年2月10日,日军入侵海南。符振中得知家乡沦陷后,心急如火。他从广西辗转返回琼崖参加独立队。符振中的归来,使冯白驹喜出望外。此时的独立队已由数月前的300多人枪发展到1000多人枪,急需要有军事指挥能力的军事干部。3月,独立队正式扩编为独立总队,下辖三个大队和一个特务中队。冯白驹任总队长,符振中与马白山两人被任命为总队附。①
被委以重任的符振中,自此投身于琼崖抗日战争中。在中共琼崖特委的领导下,他与战友们一起转战于琼文地区、昌感地区、昌白边区抗击日军;并指挥所辖部队执行总队的作战部署,先后参与及配合琼崖特委创建六芹山地区抗日根据地、白沙抗日根据地的系列军事作战。
1939年12月,中共琼崖特委召开第八次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决定特委和总队领导机关向临高、儋县、白沙交界的纱帽岭山区转移,以创建新的抗日根据地。会议还决定成立东路指挥部,由符振中任东路指挥,陈乃石任政委,统一指挥东路各部队的行动,并向琼东方向发展。②
1941年12月,独立总队已经发展到三千五百多人。琼崖特委根据时局和部队的发展,对部队建设和作战部署作了调整,总队建制调整为:总队长兼政委冯白驹,副总队长庄田,参谋长李振亚,政治部主任王业熹。总队下辖四个支队:第一支队长吴克之、政委陈石;第二支队长符振中、政委符哥洛;第三支队长张开泰、政委莫逊;第四支队长马白山、政委吴文龙。部队建制调整后,总队的作战行动部署亦调整为:打破敌人的封锁,摧毁敌伪政权,开展敌后游击战,建立敌后游击根据地,坚持长期抗日战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