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与匈奴打了哪些战役?汉武帝反击匈奴的四大战役简介
在秦朝时,为争夺资源,匈奴就与中原王朝交恶,不停南下掳掠长城以南边民的财物、牲畜和劳动力。但一度曾为秦朝大将蒙恬所击败,逃往漠北,有十多年不敢南下。秦朝覆灭后,匈奴趁楚汉相争、无暇北顾之机再度崛起。在其骁勇善战的领袖冒顿单于统率下,四面出击,重新控制了中国北部的广大地区。西汉王朝建立后,匈奴依然是汉民族和平生活的重大威胁。《汉书》记载:“汉兴以来,胡虏数入边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攻城屠邑,殴略畜产,杀吏卒,大寇盗”。给西汉北方地区民众带来沉重的灾难,严重危害着中国北部边境的安宁。特别是发生了高祖刘邦平城被围事件,差一点就让刘邦丢了性命。因此,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前,汉朝对匈奴一直都采取赠送丝绸、粮食等物品,与其约为兄弟的屈辱忍让政策,以缓解匈奴的袭扰。
到汉武帝时期,汉朝通过几代休养生息,已经积蓄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和军事实力。汉武帝决心对匈奴开战,一雪前耻。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始于公元前129年,共历时四十四年之久,经历了河南、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四大战略反击,其中以取得漠北决战胜利为标志,从根本上解决了匈奴的南下骚扰问题。
河南之战 漠南之战
河南之战:
公元前127年,匈奴骑兵进犯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等地。汉武帝避实就虚,实施反击,派遣年青将领卫青率大军进攻为匈奴所盘踞的河南地。卫青引兵北上,出云中,沿黄河西进,对占据河套及其以南地区的匈奴部进行突袭,全部收复了河南地。抽掉了匈奴进犯中原的跳板,解除了其对长安的威胁,并为汉军建立了一个战略进攻的基地。
漠南之战:
公元前124年春。汉武帝决定发起漠南之战。命卫青任车骑将军,率军出朔方,进入漠南,反击匈奴右贤王;李息等人出兵右北平(今内蒙古宁城西南),牵制单于、左贤王,策应卫青主力军的行动。卫青率军长途奔袭,突袭右贤王的王廷,打得其措手不及,狼狈北逃。汉军俘敌1万多人,凯旋归师。这一仗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朔方要地,彻底消除了匈奴对京师长安的直接威胁,并将匈奴左右两部切断,以便分而制之。次年二月、四月,新任大将军的卫青两度率骑兵出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前后歼灭匈奴军队一万多人,扩大了对匈奴作战的战果,迫使匈奴主力退却漠北一带,远离汉境。
河西之战:
河西即今甘肃的武威、张掖、酒泉等地,因位于黄河以西,自古称为 河西,又称河西走廊。它为内地至西域的通路,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时它仍在匈奴的控制之下,对汉朝的侧翼构成威胁。汉廷为了打通通西域的道路和巩固西部地区,遂决定展开河西之役,为此,组织强大的骑兵部队,委派青年将领霍去病出征河西匈奴军。公元前121年三月,霍去病率精骑万人出陇西,进击河西走廊。他采取突然袭击的战法,长驱直入,在短短的6天内连破匈奴五王国。接着翻 越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大黄山)千余里,与匈奴军鏖战于皋兰山下,连战皆捷,斩杀匈奴名王数人,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多人,凯旋而还。全部占领河西走廊地区归于汉朝的统辖之下。河西之战,给河西地区的匈奴军以歼灭性打击,同时打通了汉通西域的道路,实现了“断匈奴右臂”的战略目标,为进一步大规模反击匈奴提供 了可能。
河西之战
漠北之战:
汉武帝为了彻底歼灭匈奴主力,从根本上解决这一边患问题,于公元前119年,集中了精锐骑兵 10万人,组成两个大的战略集团,分别由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统率5万精骑。另以步兵几十万,马匹十余万配合骑兵主力的行动。卫青、霍去病受命后,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沿东西两路北进,决心在漠北与匈奴进行会战。漠北之战是汉军主动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决战的重大战役。此役卫青和霍去病都获得了巨大胜利,特别是年轻的霍去病,战功尤为显赫。霍去病率军出代郡和右北平,北进1000余公里,渡过大漠,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尽歼其精锐,俘获屯头王、韩王以下七万人,凯旋班师。 漠北之役是汉匈间规模最大的战役,此役共歼匈奴9万余人,匈奴从此开始走向衰落,无力大举南下对汉王朝构成巨大的军事威胁。
漠北之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