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人物:宋希濂将军的抗日壮举
宋希濂(1907—1997),字荫国,湖南省湘乡县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1930年5月宋毕业于日本步兵学校和参谋学院。回国后,任第一教导师参谋,参加了蒋、冯、阎中原大战。作战中被提升为营长。此后,又先后升任第一教导师第二团团长和第二教导师第六团团长。1931年冬升任第一教导师二旅旅长。不久,第一教导师改编为87师,他为该师261旅旅长,率部驻扎南京。
宋希濂将军
为国请缨血战淞沪
1932年1月24日,重光葵派日本特务纵火焚烧日本驻上海领事馆,反诬中国人所为。27日,日本领事馆向国民党上海市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道歉、惩凶、赔偿和取缔抗日运动,并要求驻上海的19路军撤出闸北。蒋介石全部接受日军的要求。正当19路军按蒋介石的命令准备撤退时,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发动了对闸北的进攻。此为“一·二八”事变。蔡廷锴、蒋光鼐等将领忍无可忍,率19路军奋起抵抗,打响淞沪抗战的枪声。时在南京驻防的87师261旅旅长宋希濂,看到各报刊登19路军向全国发出请缨抗日通电,表示坚决支持19路军的正义行动。使他迷惑不解的是,全国民众都沸腾起来了,何以上级没有一点动静,几次直接打电话向军政部询问也毫无结果。30日上午,宋部官兵得知上海对日开战的消息,各团、营、连、排军官纷纷奔向旅部,要求宋旅长请缨,奔赴上海战场。年仅25岁的宋希濂,毅然决定代表全旅官兵直接去军政部面见何应钦,要求赴上海参战。他认为:抗外敌,保国土,是每个军人的天职。“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人得寸进尺,已忍无可忍,不能再瞻前顾后了;再者本人是黄埔军校一期学生,何部长是当年的老师,虽越级请战,也不至于受责备。下午3时,宋乘车急奔南京三牌楼军政部,向何应钦陈述全旅官兵要求参战的强烈愿望,请军政部批准,越快越好。何应钦听后板着脸说:“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而不是凭感情用事,你身为旅长,首先不要忘记这一条。”宋反驳道:“正因为军人要服从命令,我们才来请战。至于同仇敌忾,爱国之情急切,我们的确年少气盛……”何应钦脸色一沉,以教训的口吻说:“你了解多少情况,19路军不听命令,叫他们撤离不撤离,反而同日本人打起来,破坏最高当局对全局的政策,弄得很难处理。上海的战事,正在紧急研究,会有办法处理的。你回去带好自己的兵,听候调遣,别的话不必多说了。”宋希濂不甘罢休,继续说:“问题是战火已经燃起,上海和全国民众都在注视我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国破山河碎,作为热血军人,岂有袖手旁观之理?何部长,日本人是人造的,难道中国人是泥捏的?守土御敌是军人天职,人家骑在你的脖子上,连哼都不敢哼一声,咱这是当的什么兵,保的什么国,还算什么军人?我们全旅官兵的请求,全出于一片爱国之心,切望何部长……”何应钦起身,向宋摆手说:“行了,行了,你们的志向和士气是好的,事关全局,最高当局自会筹划决策,这不是你们分内的事情。”宋只好退出,乘车速返旅部。晚7时,宋召开全旅连以上干部会,原原本本传达面见何应钦的情况,立刻引得群情激愤,干部们争相发言,许多人声泪俱下,表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一位东北籍连长竟泣不成声,劝而不止。突然又一东北籍排长闯进会场,带来全排兄弟在一块白布上写的血书“抛头当为山河还,洒血谱写正气歌”。会场立刻沸腾起来,一致决议,由宋旅长率营以上干部再去请愿。当晚11时许,宋希濂率营以上干部30余人乘一辆大卡车飞奔何应钦住宅。何尚未入睡,见如此多的不速之客,甚为尴尬,乃将他们引入客厅。开头大家礼貌陈述抗日要求,请求批准261旅开赴前线。何不等大家说完就问:“我同你们旅长讲的话,向大家传达没有?”军官齐答传达了。何生气地说:“传达了你们还半夜三更再来!你们一个个血气方刚,懂什么?明天一早就能打败日本吗?日本现在是世界头等强国,工业发达,拥有现代化陆海空军。我国是农业国,没有自己的工业,机枪大炮都要从外国买进。再说国内地方军阀口头上拥护中央,实际上各自为政,又有共产党捣乱,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实力,这样的形势,能像你们想的这样简单吗?”大家对他的套话和反共老调听腻了。一位大个子营长跨前一大步,大声说:“何部长,我是您的学生,也当过您的参谋,您多次向我们讲过,军人要爱国爱民,保卫国家,才能尽自己的天职。但“九·一八”事变以来,我军不抵抗而丧失整个东北,全国民众都骂国民政府丧权辱国,骂我们军队无能无耻。现在日本人打到大门口来了,还不奋起抗战,我们还有什么脸面见全国老百姓?”其余军官都异口同声,要求何应钦下令,誓与鬼子决一死战。有人将血书摊开摆到何的面前。何见状,长叹一声说:“我理解你们的心情,但现在南京空虚,保卫首都责无旁贷。我命令你们明天一大早先将部队开到幕府山、狮子山、下关一带,对江严密警戒,我随即调259旅从徐州开回,等这个旅回来后,视局势的发展,再优先派你们这个旅开赴上海参战。”时值凌晨1时许,宋希濂见何已松口,便接过话头说:“何部长,我心里想的和刚才大家讲的一样,向您请战是军人天职的驱使,我们也会服从命令调配,任何时候我们都会听上级指挥,我们在随时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