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周恩来简介
人物简介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生于江苏省淮安市,结业于天津南开学校大学部。周恩来是伟大的无产阶层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交际家,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交际部部长等职。他是党的建设人之一和焦点率领成员,人民部队的建设人和率领人,摸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阶梯,对党的统一战线庞大孝敬,中国特色交际的奠定人,在海内与国际都拥有很高的威望。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其卓著功绩、崇高德性、光耀人格,深深铭刻在全国各族人民气中。
人物生平
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原籍浙江省绍兴县(今绍兴市)。
1910年春,随伯父离淮安,先后在奉天省银州(今辽宁铁岭市)银岗书院和奉天(今沈阳市)东关楷模学校念书。
1913年春,到天津。8月,考入天津南开学校。
1917年6月,在天津南开学校结业。9月,赴日本留学。
1919年4月,离日本返国。介入并率领天津爱国粹生举动,参加提倡创立觉悟社。
1920年1月,率领天津学生举动。11月,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1年春,插手巴黎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八个提倡组之一)。
1922年参加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1923年2月,接受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之部”书记。
1924年9月,奉调返国抵广州。后任中共两广区委员会委员长、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1925年1月,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四大。2月和10月,先后参加两次东征的率领事情。8月,与邓颖超成婚。
1927年3月,率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力主出师伐罪蒋介石。7月,任中共姑且中央常委。
8月1日,率领南昌起义。
1928年夏,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当选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常委,任常委秘书长兼中央组织部部长。11月,回调上海实际主持中央事情。
1930年9月,同瞿秋白等更正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主持召开中共六届三中全会。
1931年12月,进入江西中央苏区,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
1932年10月,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
1933年春,和朱德等率领赤军毁坏百姓党部队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 5月,任中国工农赤军总政委。
1934年10月,参加率领中央赤军长征。
1935年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集会会议,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从此,与毛泽东等率红一方面军西进、北上,于10月达到陕北。
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动员“西安事变”。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出使西安,与张、杨二人迫使蒋介石接管遏制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1937年7月,起草《中共中央为发布国共相助宣言》。12月到武汉,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副书记。
1938年任百姓当局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
1939年1月,任中共中央南边局书记。8月,赴苏联疗伤,翌年3月回延安。
1941年1月,在《新华日报》上为皖南事变题词,怒斥百姓党反动政府。
1943年7月,回延安介入整风进修和中共七大筹办事情。
1944年5月,出席中共六届七中全会。11月,到重庆同百姓党会谈。
1945年4月至6月,出席中共七大,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8月,和毛泽东等赴重庆同百姓党会谈。10月,和王若飞代表中共在《集会会议纪要》上签字。
1946年1月,同马歇尔、张群会谈告竣停战协议。率中共代表团介入百姓党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集会会议。5月,中共代表团迁往南京。11月,率中共代表团返回延安。
1947年3月,和毛泽东、任弼时等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8月,为中面军委副主席,兼代中央军委总照料长。
1948年4月,中共中央构造迁至河北西柏坡。从9月起,在此协助毛泽东批示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