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鲁特大屠杀后续事件 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起因
贝鲁特大屠杀后续事件介绍
贝鲁特大屠杀后续事件,一共涉及到了三个方面。贝鲁特大屠杀后续事件第一方面是对贝鲁特大屠杀事件的定性,有记载表明从1982年12月起,联合国代表大会对这一屠杀事件通过投票进行定性,当时有123个国家对这场屠杀是一场种族清洗投了赞成票,二十多个国家弃权,没有一个国家投反对票,也就是说最终贝鲁特大屠杀事件被联合国方面定性为是一次种族清洗。
沙龙旧照
贝鲁特大屠杀后续事件第二方面则是对贝鲁特大屠杀事件的责任分担:就贝鲁特大屠杀事件,相关委员会认定以色列的国防部部长沙龙需要负个人责任。为此人们要求沙龙辞去国防部部长一职,但是沙龙本人并不愿意辞职,同时总理贝京也拒绝开除他。最终沙龙的辞职则是因为和平主义活动人在集会中遭遇了右翼分子的手榴弹袭击身亡而导致的。虽然沙龙辞去了国防部部长一职,却仍旧保留着以色列内阁中的部长职位。职位的保留,使得民众非常不满,同时国际方面也纷纷就这件事发表声明,就这一事件进行谴责。以色列贝鲁特难民营屠杀事件委员会在相关报告中对沙龙的言论非常的不利,但是最终依旧无法阻止沙龙成为以色列的总理。
贝鲁特大屠杀后续事件第三方面则是该委员建议要解除以色列军事情报局主管的职务,但是关于这一建议的采纳与否则是以色列政府的问题,委员会对此事并没有强制权。当然委员会成功的使得阿莫斯雅隆被保留的使用时间最少为三年。
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起因
贝鲁特大屠杀起因相当复杂,在1975年到1990年期间,黎巴嫩一直处在内战之中,当时的武装组织和黎巴嫩的周边国家结盟但又相互为敌。正是因为这些武装组织的内斗才使得大面积的屠杀出现,从而使得数以千计的普通民众遇害。
贝鲁特大屠杀旧照
1976年的1月,以穆斯林为主的贫民区卡郎迪纳,就出现基督教民兵组织针对巴勒斯坦人以及叙利亚人的大屠杀。作为报复,巴解组织在达穆区展开了针对基督教马龙派的大屠杀,在这次屠杀中黎巴嫩情报机构的主管及其未婚妻也被屠杀。双方之间相互报复屠杀的最终结果就是约15万平民遇害身亡,这是贝鲁特大屠杀起因之一。
1982年六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后还继续北侵,最终包围了首都贝鲁特,随后展开了两个月的围困。最终因为美方的介入才迫使战争暂停,这为难民的安全撤离争取了时间,同时也在一定时间内保证了巴勒斯坦难民及难民营周边居民的安全。八月黎巴嫩基督教民兵领导人被推选为黎巴嫩总统,这使得以色列的武装在一定程度上制衡了巴解组织。 1982年9月14日,在黎巴嫩首都召开的重要会议中总统贝希尔马杰被事先安置的炸弹炸死,随后以色列国防军进入,内战再次爆发。因为总统的意外身亡加之本就蠢蠢欲动的各方势力的再次介入,使得贝鲁特大屠杀爆发。以上便是贝鲁特大屠杀起因。
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过程
贝鲁特大屠杀过程分为几个阶段,首先是1982年9月16日下午,以色列军官和右翼极端分子相互协商,随后血洗难民营计划准备完成。在6点的时候以色列军队在国防部部长的命令下,将集结带领的右翼民兵队伍放进了萨布拉及周边的难民营,这些进行了全面武装的右翼分子在以色列军队的指挥下,开始对难民营里的民众展开了屠杀。
贝鲁特大屠杀旧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