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保卫战坚守16昼夜,毙敌过万,弹尽粮绝突围后仅剩83人

  许多人知道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但并不知道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就位于湖南常德。抗战期间,这处世外桃源也未能幸免于难。1943年11月,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踏上了常德的土地,但他们在这里遇到了一支“虎贲之师”的顽强抵抗,这支军队以8000余人的兵力力敌30000余日军,顽强坚守了16天,毙敌过万。最后弹尽粮绝,仅83人突围。而一些无法撤离的重伤员,要么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要么调转步枪枪口,用脚趾扣动扳机,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常德保卫战是继上海、南京、台儿庄之后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一次会战。英国《泰晤士报》将它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常德会战:八千

常德会战,中国军队以机关枪向敌人猛烈扫射。资料图

  500余将士死守河洑山与阵地共存亡

  从常德市区向西驱车不足10公里,就进入了植被丰茂的河洑山。车停山脚,常德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常德市委主委陈位明带记者一行步行寻访当年的河洑山阵地。在一处山坡,一座保存完整的地堡赫然呈现在眼前。地堡有两处射击孔,顶部混凝土足有一米厚,入口处与战壕相连,战壕则连绵绕往山后。

  1943年11月18日,常德保卫战打响,日军首先向常德外围防御阵地发起进攻。当天傍晚,河洑山枪炮声四起。陈位明告诉记者,河洑山是常德西部的高地及咽喉位置,当年率部坚守在这里的是171团阮志芳营500余将士。

  日军第一次进攻只有500多步兵,100多骑兵,很快就被击退。此后,日军不断增加兵力,动用飞机、大炮轮番轰炸。为取得更好的射击角度,守军甚至在树上搭建机枪射击位。危急时日军一度冲到战壕前,均被将士以刺刀肉搏击退。在打退敌人的7次冲锋后,日军在河洑山丢下了500多具尸体。

  战至23日,恼羞成怒的日军对阮营阵地进行密集轰炸。3000多步兵向河洑山、河洑镇发动猛烈进攻,并动用了他们攻坚时惯用的毒气弹。当日激战过后营长阮志芳和全营500多人全部阵亡,但他们也让上千名侵略者横尸在阵地前。

  这支骁勇善战、宁死不让寸土的军队,每人都在军服的左臂佩戴有一个品字形符号,上面印有“虎贲”二字。

  “虎贲”只用来授予骁勇善战之师

  这支被称为虎贲之师的军队就是74军57师, 在1939年的江西高安战役和1941年的上高会战中,57师重创日军,立下赫赫战功,尤以打坚守著称。上高会战后,74军被授予军中最高奖品——飞虎旗,恰逢战时因保密需要,不少部队隐藏番号改用代号称呼,57师被命名为“虎贲”部队。所谓“虎贲(音同奔)”,《书》经记载:“武王有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意即周武王的英勇战士像老虎奔入羊群一般,所向无敌。中国古代多个朝代均把最骁勇善战的军队命名为“虎贲”。57师获此荣誉后,上至师长,下至士兵,每人都在军服的左臂佩戴印有“虎贲”二字的臂章。

常德会战:八千

虎贲之师师长余程万。

  57师这支虎贲之师,由74军副军长余程万兼任。余程万祖籍广东台山,为黄埔一期学员,以治军严明、擅打硬仗著称。

  军纪严明 士兵收百姓两块光洋被枪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