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25日,毛泽东在与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对七七抗战有极高评价:“现在的抗日战争,是自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以来所没有的。它在地域上是真正全国的战争”。中国抗日战争“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国际间过去鄙视中国不抵抗的,现在转变为尊敬中国抵抗了”。“中国抗战不但为了自救,且在全世界反法西斯阵线中尽了它的伟大责任。”(《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74-375页。)

  首先,中国七七抗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敬和支持。

  中国全面抗战开启初期,苏联《真理报》就发表文章赞誉:“日本军队在一夜之间能够占领几十个城市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八路军的斗争及其丰功伟绩,鼓舞着全中国人民为争取祖国的自由和独立而斗争”。法国共产党《人道报》文章说:中国“已一致奋起,决心抗战。全世界先进分子咸向之表示同情”。英国共产党在声明中指出:“世界和平事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人民的胜利,中国的防御是世界和平的防御”,“中国人民必须得到援助”。日本共产党号召日本士兵不要充当法西斯的炮灰,并热情赞扬中国抗战。美国作家艾格尼丝·史沫特莱、海伦·福斯特·斯诺、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霍尔多·汉森、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特使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美国外交政策协会远东问题专家托马斯·毕森、美国《太平洋事务》杂志主编欧文·拉铁摩尔、美国《美亚》杂志主编菲利普·贾菲等欧美人士纷纷到访延安,美国合众社记者伊斯雷尔·爱博斯坦采访台儿庄战役和常德会战,向世界介绍中国的英勇抗战。

  遍及欧亚美洲的各阶层民众以各种方式同情和声援中国抗战,谴责日本侵略中国。加拿大民间建立援华委员会等组织,进行援华宣传语募捐。英法成立多个民间援华组织,发起声援中国,抵制日货运动。世界著名学者杜威、爱因斯坦、罗素、罗曼·罗兰联名发表宣言书,呼吁各国人民抵制日货。1938年1月,加拿大和美国共产党派遣以白求恩为首的加美流动医疗队到中国参加抗战,并在中国敌后战场组建国际和平医院。英国民间人士通过中国国际红十字会向中国抗战提供医疗物品。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夫妇捐出全部私人积蓄,发起工业合作运动,支持中国敌后解放区和大后方的经济建设。美国“不参与日本侵略委员会”、“反对战争与法西斯主义同盟”、“劳工联盟”、“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全国妇女选民联盟”等多个民间团体,以及不少民众要求美国政府修改国会《中立法》,停止对日输送战争物资,对日实施经济制裁,以支持中国的抗战。

  七七抗战也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地华侨的抗日热情,当时全世界约有800万华侨,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人都参加了援助祖国抗战的活动。从1937年下半年到1940年初,华侨捐献的各类物资总数达3000批以上,平均每月100批。回国服务的各类华侨团体有数十个,参加中国空军的归侨有数百人,许多血洒蓝天。在欧美日的华侨还发起抗日援华的“中国周运动”,抵制运送废钢铁到日本,参加大型呼吁支持中国抗战的国际会议,组织医疗队到中国参加抗战等活动。

  可以说,由七七抗战所引动的国际社会广泛而持续地声援中国的抗战,清晰地表明:中国抗日战争反映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共同愿望,有力地动员了国际力量进行反法西斯斗争。

  其次,中国七七抗战推动了苏美英援华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