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卢沟桥事变中的抗战英雄,很多人都知道何基沣、吉星文还有金振中,但说到冯治安,恐怕就没几个人知道了。当时驻守卢沟桥和宛平城的部队是29军37师110旅219团3营,何基沣是110旅的旅长,吉星文是219团的团长,金振中是3营的营长,而冯治安则是他们三人的上级——37师的师长。面对日军的挑衅,真正下命令坚决抵抗的正是冯治安。

  坚决抗日派

  冯治安,原名治台,字仰之,1896年出生,河北故城县人。因为家境贫穷,家里竭尽全力才让他上了两年私塾。1912年3月投军,并改名冯治安,最初在冯玉祥的备补军前营当伙夫。冯治安从最底层的伙夫、哨兵开始,因为他身体魁梧,精力充沛,勤奋好学,又粗通文墨,所以很快就当上了排长;后因带兵有方,一路晋升,先后历任连长、营长、卫队旅旅长。1926年9月,冯玉祥五原誓师响应北伐,冯治安时任国民联军第五师师长。1927年5月,升任第十四军军长。北伐战争后,冯治安进入陆军大学学习,毕业后任第一师师长。接着追随冯玉祥参加了中原大战,结果冯玉祥的西北军在中原大战中失败,其残部被张学良改编为29军,由宋哲元出任军长,冯治安任第37师师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东北。1933年1月,日军又相继侵占山海关和热河。29军随即奉命到河北的通州、三河、蓟县、玉田一带布防。3月初,日军继续进攻长城各关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史称“长城抗战”。29军被编为第三路军,以张自忠为前敌总指挥,冯治安为副总指挥,率部星夜奔赴喜峰口、罗文峪一线迎击日军,与日军展开激战,29军的大刀队也正是在喜峰口一战成名。经过多日苦战,日军始终未能越过29军扼守的长城各关口,冯治安也因此获得南京国民政府颁发的青天白日勋章,当时青天白日勋章是国民政府的最高荣誉,含金量极高,冯治安是第二十六位获得者。

  1935年,华北地方实力派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29军军长宋哲元任委员长。冯治安任29军37师师长兼河北省主席,驻守北平及西苑、八宝山、卢沟桥、长辛店一带。当时在平津驻防的日本华北驻屯军经常向29军挑衅,冯治安要求部下毫不退让,坚决以牙还牙。日军为炫耀武力,不断举行演习,冯治安针锋相对,每当日军演习后的第二天,他必定命令部队进行同等规模、同样内容的演习。

  日本当时积极策划华北自治,因此对29军及冀察政务委员会的主要人员都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分类,将他们分为“亲日派”、“知日派”和“抗日派”三类,而冯治安不仅被划为“抗日派”,而且还是“顽固抗日派”。在日本出版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中:“作战主要目标指向29军抗日意识最强的冯治安37师……”;“采取下列强烈措施……处罚责任者包括罢免冯治安……”日军当时完全是把冯治安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可见冯治安的抗日态度之坚决。

  当时29军下辖4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1个卫队旅,总兵力约10万人,其中37师是实力最强的,所以冯治安的这种态度对宋哲元的对日态度自然也有影响。1937年5月,华北局势危急,宋哲元在多方压力下借口“回乡修祖坟”,离开北平回到山东乐陵老家暂避风头。临行前他将军事大权交给冯治安,外交政务大权交给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长秦德纯。可见宋哲元在军事上对冯治安的倚重,以及冯治安在29军中的威望。

  而当时担任29军38师师长兼天津市长的张自忠——1940年5月在湖北宜城市板桥店镇南瓜店壮烈殉国的33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军队在抗战中阵亡的最高级别将领——此时却是公认的“亲日派”,不但平日和天津的日军高层来往密切,而且在华北局势最紧张的时候,带着女儿、侄儿、侄女以及随从共20余人,接受日本方面的邀请,从1937年4月23日到5月27日,在日本整整游历了35天,拜访过天皇,观看过日军的天长节阅兵,并且分别和日本陆军大臣杉山元、关东军参谋长、后来的首相东条英机等日军的核心人物举行过会谈。日方对张自忠的接待完全超过了他的职务标准,回国时他的女儿和侄女居然穿着日本和服走下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