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祖习的地下抗日很惊险:交通站必须保持静悄悄
“日本兵驻扎在七坊,实行‘三光’政策,烧杀抢掠,坏透了。”8月30日上午,白沙黎族自治县七坊镇照明村委会高大村陈祖习家,90岁的老人提起日本占领海南的历史,愤怒不已。
陈祖习3岁时父母双亡,跟随哥哥姐姐生活,日子艰苦难捱。“白沙是革命根据地,在日本尚未占领海南之前,就有地下党组织活动,陈老很早就参加了地下工作。”陪同采访的白沙县民政局优抚股股长王勇告诉记者,早在1938年,年仅14岁的陈祖习就开始为部队送信送情报、协助征集军粮等工作。记者查阅史料也了解到,1940年春,共产党在七坊高石村建立地下党组织,可以说陈祖习是党组织在白沙县发展的早期党员之一。
1941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三支队张开泰部调到七坊、光雅等乡活动,建立了“白沙县人民抗日救国指挥部”,由李法贡任指挥,与陈祖习同村的符桂藩任副指挥,随后在七坊高石村建立了交通站,陈祖习成为交通站的联络员。
符桂潘后来叛变,交通站被迫解散,地下工作更加隐秘了。
“当时,开展地下工作要突破重重封锁,非常困难非常危险。”陈祖习告诉记者,为了将情报及时安全地传递出去,交通站有许多严格的规定:不准抽烟、不准喝酒,为的就是不能有任何声响惊动敌人。
1947年,陈祖习参加了琼崖纵队,直至1952年复员回乡。回乡后,陈祖习当了几十年村干部,带领村民一起建设新农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