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党、参加革命的,这段经历我终生难忘。

  活跃在“平中”

  1942年7月,我在南通、如西(现如皋)边境的平潮中学(校址在敌占区天后宫)初三毕业,到如西李南区边工委找领导人陆启明,表示要参加革命,和他们一起打鬼子。启明同志是当时地方上较有名气的抗日积极分子,他出身于名门望族,又是知识分子,在年轻人中有号召力。在一甲村任贵发家,我见到启明同志,他称赞我有勇气参加抗日救亡,随后说,抗日救国是大事,方方面面有很多事情要做,你回到学校去,那里是敌占区,照样可以抗日。启明劝我回到学校去读高一。我认为他说得有理,接受了他的建议,谈话期间,任贵发说了几句话,对我很有启发:“你是个学生,应该像个学生,否则就蹲不长久。你本人是怎么转过来的,就用你转变自己的方法转变别人。找对象可要找准,不要找错。”

  我是带着激情回到平中的,突然间感到要做的事情多起来,似乎有了一种责任和压力。在这里我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1943年上半年,组织上派李济民同志来校工作,和我同班又同住在一个农家宿舍。1943年6月20日,经他介绍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他又介绍李世杰、徐娴娟(女)两同学入党,并建立地下党支部。济民撤出学校后,我们继续在学校活动了一年多时间,发展了20多名共产党员。

  聆听邹韬奋报告

  在校期间聆听邹韬奋先生报告,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1942年严寒的冬天,得知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邹韬奋先生要到本部作报告。但我就读的分部在通西地区的大李港天后宫,属敌占区。我与同住一个农家宿舍的3个同学,一致认为机会难得,决定冒险前往听报告。赶到本部操场已是午后,我们已很难挤进场内,只好在场边上找个空隙坐下。一会儿就听到宣布“请邹先生作报告”,掌声立即冲散了嘈杂声,会场平静下来。

  邹先生讲到了我党从抗战全局出发,提出了有针对性和战略意义的口号:“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第一次听到“三坚持、三反对”的口号,我感到新鲜而有道理。邹先生边说边做着手势,介绍有关大后方情况,他说:“抗日民主的潮流势不可挡,要求抗战到底的呼声越来越响亮,一浪高过一浪,想压是压不下去的。压下去又弹上来,再压下去再弹上来,总是会取得最后的胜利!”会场气氛热烈激昂。

  开辟江防新区

  我入党后没几天,苏中三四分区联合组织的一次大规模反“清乡”、反封锁行动——火烧竹篱笆。1943年7月1日下午,我跟着区领导和区游击队行动,一起来到云屏乡吴塘桥集中地点。广场上的人越来越多,持枪的只有区队和区干,多数人是大刀长矛,铁棍铁叉,木棍鱼叉。人人都背着一捆干的麦秆草,少数人有油箱炮竹火油,作为点火之用。区队分成两路,一路向南警戒任家口据点,一路向北警戒白蒲据点。我和李济民警戒北路,一直走到河对岸的朱家楼停下来。过了半夜,一声号令全线点火,开始是一簇一簇的,很快形成一条长长的火龙,还夹杂着枪声和鞭炮在油桶里的爆炸声。

  1942~1943年,从天生港向西到碾砣港这一段长江边,经常有一股土匪出没为非作歹,群众又恨又怕,希望新四军的游击队能除掉这个祸害。有一天我从学校回家取钱粮,遇上了区队的领导人陆启明,他交代我一个紧急任务,要我到江边六号滩了解,有没有一股伪匪躲藏在那里,看清楚了立即向他汇报,还约定了联络地点,快去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