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人民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贡献综述(十一)
粟裕将军指挥的高邮邵伯战役。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为彻底消灭拒不投降的日寇,粟裕将军指挥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发起了高邮邵伯战役。高邮邵伯战役,也称“高邮战役”,是新四军在苏中高邮对日伪军的反攻作战。1945年12月19日——1945年12月26日,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将军指挥了高邮邵伯战役。高邮,位于江苏省中部,南临扬州、北达两淮、东濒水网、西邻运河以及高邮湖,是苏北水路交通枢纽重镇,扼守着运河和淮扬公路,是一个可攻可守的军事要地。邵伯,在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市邵伯镇。邵伯镇,位于高邮县城以南30公里处。1945年12月19日,高邮邵伯战役打响。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对盘踞在高邮城内拒不投降的日伪军发起进攻。粟裕将军指挥新四军首先攻克了邵伯镇,切断了日伪军南逃的退路。攻克邵伯之战:歼灭日寇150多人,歼灭伪军1850多人,共歼灭日伪军2000多人。与此同时,我军部队先后拔除扬州泰州一线的日伪据点16处,歼灭伪军4000多人,为攻城打援准备了良好的战场。邵伯既克,我军移兵高邮城。12月25日晚,粟裕将军指挥部队向高邮城发起了总攻。经过激战,我军攻克了高邮城,12月26日,日寇投降,高邮邵伯战役胜利结束。被日寇盘踞多年的高邮城终于解放了,沦陷了八年的高邮城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攻克高邮之战,历时七天,共歼灭日寇1100余人(其中生俘独立90旅团626大队长岩崎大佐以下931人),歼灭伪军5000多人(其中生俘伪军42师师长王和民以下3943人),并且击退了自扬泰线增援的蒋军和日伪军。这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对日寇受降中的最后的、又是最大的歼灭战。全歼日本侵华军成建制的一个大队1100人。总计,高邮邵伯战役:歼灭日寇1250多人,歼灭伪军1.085万人,共歼灭日伪军1.21万人。
从1938年6月17日的新四军先遣支队司令员粟裕指挥的韦岗战斗——江南新四军对日寇的第一战,到1945年12月26日结束的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指挥的高邮战役——新四军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新四军经过了八年的浴血奋战,完成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历程。新四军的抗战功绩,永垂史册。
2014年12月26日,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开馆仪式在高邮市举行。高邮是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45年12月,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将军亲自部署指挥、发动了高邮战役,收复了高邮城。高邮战役是中国军民对日作战的最后一役,高邮也成为我军从日寇手中解放的最后一座城市,并且是全国范围内歼敌最多的县市之一。当年12月26日,我军代表韩念龙在熙和巷70号,也就是现在的公园礼堂内举行了受降仪式,接受侵华日军驻高邮最高司令官岩崎大佐的投降。如今,这个受降处被建成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新建于高邮市熙和巷70号的公园礼堂(侵华日军投降处旧址)内。
“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是以抗日战争最后一役—高邮战役为主题的展馆,分为序厅部分和6个展示环节。其中序厅部分有高3.6米、长10.6米的新四军攻城大型浮雕展示,该浮雕以对日最后一役——高邮战役为历史背景,主体展现了新四军部队攻城画面,勾勒出战士们勇往直前冲锋陷阵,老百姓肩抬担架、车送弹药等感人的支前场景,并以硝烟弥漫的高邮古城墙为背景,结合里下河水乡平原地区的芦苇、宝塔、运河水为衬托,运用象征艺术手法,表达新四军战士们破城后摇旗呼喊的欢胜场景,和骁勇善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及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深的浓厚感情。该展馆内分别展示了高邮战役的战前形势(国内形势、华中局势及高邮战局)、运筹帷幄(电文展示及战役部署)、战役过程(城外战斗与攻城战斗场景及沙盘展示)、受降仪式(包括受降仪式和日军军官向粟裕献刀两处硅胶人像场景)、制胜法宝(展示了新四军“铁军”精神及军民鱼水情深)、战役意义等6个展示环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