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民国时期著名学者胡适资料简介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内容是什么
《文学改良诌议》是由胡适所创作的一篇文章,也是倡导文学革命的首篇文章,对促进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胡适的《文学改良诌议》吧。
胡适图片
胡适一直是白话诗的领导者,他倡导白话文,希望以简洁的白话文来取代繁复的文言文,使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成为一种趋势。1917年1月,他的《文学改良诌议》被发表于《新青年》之上。之后,陈独秀和鲁迅相继发表文章对其进行声援,使中国现代文学得以起步。
胡适认为,进行文学改良必须从以下八方面入手:其一:言之有物。此“物”一指情感,二指思想。情感是文学的灵魂,没有情感的文学只是一句木偶而已。思想不依靠文学而存在,但文学只有拥有了思想才会显得珍贵。
其二:不摹仿古人。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当今的中国,因该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学,不必模仿先人之学。胡适总是觉得,当代的文学能够与世界之最的文学比较,而毫无愧色地只有白话小说。因为它不会模仿古人。
其三:讲求文法。也就是说,当今的文学要讲求文法结构,使其条理通顺。
其四:不作无病之呻吟。当今的少年心态比较悲观,常常对着落日就想到了老年之时,对着落叶就想到凋零之萧瑟,这是不可以的。
其五:剔除滥调套语。如今,有些所谓的诗人,只是套用一些常用的语句,用一些陈词滥调来进行所谓的创作。这些人的诗文并不能称之为诗文。
其六:不用典。用典的缺点在于使其失去了本来了原意,有反客为主的嫌疑。
其七:不讲对仗。不能对诗文进行限制,否则可能会使诗文显得刻意和不自然。
其八:不避俗语俗字。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来进行创作,使之能在百姓之中流传。
以上就是胡适的《文学改良诌议》的主要内容,对中国的现代文学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民国时期著名学者胡适资料简介
胡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家、哲学家、诗人、学者。他是安徽绩溪人,原名叫做嗣穈,字希疆,后来改名胡适,字适之。他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是自由主义者,实用主义者。他是我国文学成就的代表人,代表作品有《胡适文选》、《文学改良刍议》等,在1939年胡适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这是一个对于文学者的肯定。后来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改革。
胡适像
胡适的父亲叫胡传,是台东直隶州知州,崇尚文学,著有《台湾纪事两种》,胡适有现在的成就也是受到他父亲的影响,胡适跟随父亲从小学习。所以在胡适5岁时便在安徽绩溪的私塾上学,后在其他学堂求学。在胡适接受早期的西方教育时,就有了很大的兴趣,后来又受到梁启超、严复等人的影响,开始接受新思想。1915年,胡适到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并且接受了实用主义哲学思想,这是杜威的哲学。回国后,先后任职了北京大学的教授兼校长,加入《新青年》编辑部,胡适是白话文和文学改良的倡导者,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
胡适的一生功成名就,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和爱戴。胡适逝世后,他的墓志铭由著名学者毛子水提笔,金石家王壮也为胡适书写。2010年,我国文化部部长蔡武抵达台湾后,第一件事就是去胡适的故居参观,还去胡适墓园哀悼和前去观看胡适铜像。从这些可以看出胡适在我国当今社会的影响力还是十分显著的,大家对于胡适是非常尊重的。
民国著名学者鲁迅与胡适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