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价无比,团聚何须提?为了伸正义,岂惧剥重皮!”说起厦门的抗日女英雄,许多人会想到年仅24岁以身殉国的抗日女战士李林,而“陈康容”这个光辉的名字却鲜为人知。

  陈康容烈士(1915—1940),女,原名月容,又名陈亚莹,笔名胜子,福建省永定县岐岭乡人,缅甸归侨。 1940年9月17日在永定抚市英勇就义.

陈康容烈士 不惧剥皮的美丽女战士

 

  陈康容烈士照片

  陈康容烈士简介

  原闽西南特委地下工作者

  陈康容烈士是福建省永定县岐岭乡人,缅甸归侨。15岁随父回乡就读于集美学校,深受革命师友影响,积极参加进步活动。1934年为避免国民党当局注意,回缅甸执教于仰光华侨女中,同时投身于华侨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重返厦门大学就读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康容毅然中止学业,拒绝了父亲在缅甸为她安排的舒适生活,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担任厦门慰问抗战将士工作团宣传股长。同年11月,党组织送她到龙岩中共闽西南特委第一期训练班学习,改名康容。随后参加由红军游击队改编的闽西抗日义勇军。1938年3月,闽西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后,陈康容受命留在闽西游击区组织抗日救亡活动,任岐岭党支部宣传委员、支部书记。1940年,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闽西的抗日形势逆转。这年8月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凛然对敌。 1940年9月17日在永定抚市被敌杀害,英勇就义。陈康容牺牲后,中共永和浦(永定、平和、大浦)县委将永和浦抗日游击队命名为“康容支队”,高举这面光辉旗帜活跃在金丰大山,继续打击敌人。

  陈康容烈士生平经历

  陈康容,祖籍福建省永定县,1915年出生于缅甸华侨家庭。1930年随父亲回国,在厦门集美学校读书,毕业后考入厦门大学。在厦大地下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陈康容毅然中止学业,拒绝了父亲在缅甸为她安排的舒适生活,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先后加入中国妇女慰劳前方抗战将士总会厦门分会、厦门文化界抗敌后援会、厦门各界抗敌后援会慰劳工作团,并担任宣传股长。她带领厦门各界抗敌后援会的热血青年和妇女走上街头,教唱抗日歌曲,进行抗日救亡演讲,演出抗日救亡戏剧,深入社会办妇女夜校,激励群众起来参加抗日救亡。

  1938年春,陈康容按照党组织的要求来到闽西山区,参加中共闽西南特委训练班。激烈的斗争、艰苦的环境,丝毫没有磨损她的革命意志。训练班结束后,她被派到家乡永定岐岭,任党支部宣教委员,公开身份是乡小学教员。她以岐岭小学为阵地,在校内外建立了抗敌后援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抗日救亡活动。利用课堂、墙报、集会、演讲等形式,号召群众参加抗日斗争,宣传党的抗战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抗战必胜的道理,发动群众为支援前线捐钱;组织抗日救亡剧团,演出《打倒卖国贼》、《抓汉奸》、《放下你的鞭子》、《大刀曲》等街头剧和舞蹈;演唱《九一八》、《松花江上》等抗日歌曲,使方圆几十里的抗日救亡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在抗日战争的最艰苦阶段,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在各地秘密逮捕、迫害和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斗争形势日趋紧张。1940年农历七月十五,陈康容被国民党顽固派逮捕。顽军先以荣华富贵诱惑劝降,遭到失败后,对她施以种种酷刑,扬言如三天内写出自首书,就放她与家人团聚,否则就要剥她的皮。陈康容面对死亡威胁,毫无惧色,毅然以诗句回答敌人:“青春价无比,团聚何须提。为了申正义,何惧剥重皮!”恼羞成怒的顽军残忍地将她杀害。陈康容英勇牺牲,年仅25岁。

  陈康容烈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