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忠恒烈士 被解放日报称为“常胜将军”的抗联虎将
他一个接着一个仍着手榴弹,奋勇当先。士兵们呼喊着紧跟后面,激战一小时,共击毙50多名日寇和百余名伪军。余敌向西方溃逃,救国军占领了敦化。不久,史忠恒因在战场上的勇猛表现升任了第九连连长。
抗日英雄史忠恒烈士(1906—1936)吉林省永吉县人。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5师师长。2015年8月24日,入选民政部公布第二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史忠恒照片
史忠恒简历
史忠恒,1898年生于吉林省永吉县,1926年到吉林督军署卫队团当兵,后投到王德林所部东北陆军十三混成旅七团三营。“九一八”事变后,随部队起义加入吉林国民救国军,曾任救国军营长,抗日救国游击军团长、旅长。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军中建立了秘密党支部。1936年率部参加东北抗日联军,任第二军二师师长。史旅加入抗联二军的宣言曾经在巴黎的《救国时报》上发表,成为当时瞩目的新闻。1936年10月,史中恒率队在佳图线老松岭段袭击日军列车时身负重伤而光荣牺牲。时年38岁。
史忠恒平生经历
史忠恒(1906—1936),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五师师长。
出生于吉林省永吉县一个农民家庭。9 岁时开始为地主放牧。1926 年,到吉林督军署卫队团当兵。他自以为从此可以不再受欺辱和压迫,不料,旧军队的等级制仍然让他压抑得近于窒息。于是,他又转投陆军十三混成旅七团三营王德林麾下。在部队中表现优秀,很快被提拔为班长。后来,又被选送到旅部军事教育连受训。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史忠恒率队袭击了日寇测绘队, 击毙测绘队队长和一名队员。日本驻龙井领事馆为此向伪延吉警备司令吉兴提出质问。吉兴责令营长王德林交出“凶手”。营长王德林严词拒绝,并毅然率部起义,于1931 年末成立“吉林中国国民救国军”,自任总指挥,史忠恒跟随其继续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次年2 月,他被任命为抗日救国军第一团九连副连长,受到中共地下组织的重点培养教育。不久, 参加第一次攻打敦化县城战斗, 率领连队抢先越过城墙, 为后续部队打通前进道路。接着,又参加攻占额穆、蛟河的战斗,依然冲杀在前,战绩显著,很快被提拔为九连连长。1932 年3 月,参加镜泊湖连环战役后,又被提升为三营营长。1932 年末, 在敌人重兵“围剿”下,抗日救国军相继瓦解,而他的抗日信念却十分坚定。
1933 年1 月,率全营在磨刀石车站附近抗击敌军。后来他的部队被中共宁安县委改编为东北抗日救国游击军,史忠恒任第三团团长。1933 年3 月初,率部在宁安县八道河子伏击敌人,战斗中他多处受伤,但他强忍剧痛,顽强地指挥部队击溃敌人。1933 年3 月下旬,采用分化瓦解的战术,在宁安县团山子毙伤日军凤岛大佐四百余人。1933 年6 月,游击军主力开往密山、勃利等地,他带领第三团留在东满活动。1933 年9 月,与珲春、汪清两县游击队和抗日军联合攻打东宁县城,率部队连续向敌人发起十次冲锋,腿骨、腹部和左臂负伤,险些落入敌手。伤愈后,被任命为抗日救国游击军第十四旅旅长。1934 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 年2 月,史忠恒率部在东宁二道沟与伪靖安军激战;3 月,在汪清腰营沟与日军遭遇,他乘着弥漫的浓雾,假报伪军番号,突袭敌军,打死打伤日军一百余人。敌人为了除掉史忠恒,绞尽脑汁,先以重金悬赏收买史忠恒的头颅,阴谋没有得逞后又改弦更张,许以高官厚禄,派人劝降,许诺史忠恒只要归降,可给予旅长之职,并预支军费两万元。史忠恒不为所动,亲手枪毙劝降使者。向全军立誓:“宁可沙场死,不作亡国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