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的胜利,不单单是共产党军队的胜利,更是广大支前民工的胜利。因为,当时支援前线的民工数量巨大,据统计高达543万人,远远超过了参战的军队的兵力数量。
淮海战役小推车

淮海战役小推车

这五百多万的民兵几乎都来自淮海战役战场周围的江苏、山东、安徽和河南四个省份。其中,随军的常备民工有22万,二线的民工有130万,其他近400万都是后方临时调动的。

他们主要的任务是运送粮食和弹药装备。据说为了打这场战役总共筹集了9.6亿斤的粮食,最后运送到前线的也有4.3亿斤,而这些都是民工们靠小车推靠担子挑靠肩膀扛送过去。据说当时的民工队伍里,大小车辆有88万辆,挑子30万副。此外,他们的另一个任务就是,护送伤员。为此,准备的担架就有20万副,他们最后转运了9.8万伤员,这些士兵的生命都是他们拯救的。

据说,战役初期,中共方面初步预算的兵力与民工的比例是1:3,可是到了第三阶段已经高达了1:9,也就是说战场上的每一个士兵身后,都有九个民工在支援他。由此可见百姓们支前的积极性之高。

关于这些支前的民工,到现在还流传着一个小竹棍的故事。那是山东农民唐和恩支援时带在身边的棍子,他从家乡山东出发,之后的五个多月里他去了许多地方,包括江苏、山东、安徽三个省八十八个城乡,而他每经过一个地方都会在竹棍上刻下这里名字。
淮海战役小推车

淮海战役小推车

淮海战役的胜利,后来被陈毅称之为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这句话也一直流传至今。这是因为,只有整整543万民工的支援前线,才会有这场胜利。而民工们主要就是运送粮食和弹药,而他们没有卡车更没有飞机,最多的就是小推车。
支前民工的小推车

支前民工的小推车

淮海战役规模很大,共产党方面投入了整整60万的兵力。古人强调,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以及弹药才是军队的命根子,是必须得到充分保障的。对于60万的大军,光粮食每天就需要500万斤,最后总共筹集了9.6亿斤;而弹药除了部队自己携带的外,还至少需要补充300万吨。因此,民工支前是必须的。

最后,支前的民工总计有543万,其中大多是临时从战场后方动员起来的。这些民工最后把4.3亿斤粮食运送到了前线。而淮海战役的战场,包括现在的江苏、山东、河南、安徽、河北共5省,整整纵横了3000公里。而他们只是民工,他们没有运送的先进工具,所能用的只有扁担和推车,如果这两样也没有那就这能用肩膀扛。据统计,战役中共动用了扁担30万副,推车88万辆。可见民工们最主要的工具还是小推车,所以的确是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

除了运送粮食和装备,小推车还有一个用处,那就是转运伤员。伤员需要从战场转运到后方医院,为此准备了整整20万副担架。但是不可能一路上都这么抬着,因此有时候担架是放在小推车上拉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