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枕亚:智取李马寨逼降于旺庄
跨入1941年以来,中华民族神圣的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岁月。日本侵略者先后实施了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对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更加频繁、残酷地扫荡,疯狂地推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敌人为了“蚕食”抗日根据地,大量地增建碉堡、抢修公路。当时大名县许多村都修筑了碉堡,碉堡与碉堡之间都强制群众修建了公路。形成碉堡林立,公路密如蛛网。就以城北部而论,张庄、王村、杨固、海子、万堤、杨桥、于旺庄、李马寨、屯头、包头、龙化等村庄都修筑了敌碉堡。迫使我军民处于:“夜宿碉堡下,眼观堡上灯,行军必过路,天天闹敌情”的境地。
面对当时残酷的斗争环境和复杂的斗争形势,1942年5月4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向冀南发出了《关于反对敌人“蚕食”政策的指示》,冀南区党委为认真贯彻这一指示精神,召开了地委书记会议进行了研究和布署,并通过了《打开冀南严重局面的指示》。对如何开展军事斗争、政治斗争、经济斗争、文化斗争,斗争方针和斗争策略,都进行了详尽的布署。当时,在组织工作方面提出:紧缩上层,加强基层,反对头重脚轻。为了有利于就地坚持斗争,做到县不离县、区不离区,干部调回原籍工作,实行干部地方化。我原来在三专区的肥乡县担任抗日县政府秘书,后调到一专区的大名县杨桥区担任区委书记兼区长。当时县政府秘书是协助县长负责全面工作的,为了这次调动,三地委组织部长康健生同志在广平县李白营村找我谈了一次话,至今记意犹新。
大名县同冀南其他县一样,由于正确贯彻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示精神,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斗争,逐渐打开了严重的斗争局面。李马寨和于旺庄的两个碉堡伸向大名县北部根据地腹部,犹如眼中 钉、肉中刺。我们决心首先拔除它。
李马寨碉堡驻有大名县伪警备队一个中队56人,队长王凯。这帮伪匪胡做非为,横征暴敛,经常向周围村强索粮食和款项。遇有少缴或迟送,不仅扣押或吊打群众,而且结伙到村抢掠。这帮伪匪时而派民夫,时而抓壮丁。遇到青年妇女,经常说些下流的语言和做些卑鄙的动作,进行猥亵。使周围村广大群众啼饥号寒,鸡犬不宁。
我们区的干部在游击队的配合掩护下,经常在夜晚深入到李马寨碉堡附近,向这帮伪匪上“大课”,进行宣传教育。再三强调地说:我们都是中国人。吃中国饭,穿中国衣,给日本鬼子当汉奸,替日本鬼子侵略中国卖力,对得起我们的国家民族吗?对得起自己的祖先同胞吗?你们为日本鬼子守碉堡,向善良的中国同胞弟兄敲诈粮食、勒索款项对不对?发了多少昧良心的财?把日本鬼子打走后,就要给你们算总账。政府对你们当汉奸的人,都清清楚楚地记着账。你们暗中帮助,保护抗日军民,不敲诈、不打骂群众,不帮助日本鬼子奸淫烧杀,政府在账上给你们记着“红点”;你们做的一桩桩坏事,在账上给你们记着“黑点”。日本鬼子快完了,到那时政府、群众同你们对证,命债、钱债都得还……
虽然多次对李马寨碉堡这帮伪匪进行耐心的挽救和争取,但他们都置若惘闻。李马寨碉堡上备有一套锣鼓,每逢向他们上“大课”,这帮伪匪就敲锣打鼓,进行喧扰。有时还放冷枪,以示抗拒。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我八旅23团某连于1943年农历4月28日,乔扮伪东亚同盟自治军,高举日本“膏药”旗,沿大名城至李马寨的敌占公路,大模大样地向李马寨碉堡前进。沿途故意大大咧咧,举止轻佻,对沿途群众也忍痛进行了骚扰,尤其走到桑圈村还找村长虚张声势地要烟酒、要猪羊。由于我军伪装巧妙,不仅服装、番号来自伪东亚同盟自治军,而且举止扮相也极神似。所以,当我军走到李马寨碉堡附近,敌人信以为真。我军排长庞国斗率领战士顺利进入碉堡,驻守这座碉堡的大名县伪警备队,除一人反抗被击毙外,其他伪队长王凯以下55人全部被俘。缴获步枪58支,我军无一伤亡。创造了我军拔除碉堡的一次模范战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