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82勇士刘老庄阻击1000日伪军:全部壮烈殉国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4连82位勇士,在江苏淮阴刘老庄战斗中,与敌人展开殊死肉搏,全部壮烈牺牲。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撰文表彰:“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为式范而励来者。”朱德总司令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赞他们是“我军指战员的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在刘老庄与日寇短兵相接
1943年2月,侵华日军对江苏北部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3月17日,日伪军1000余人,分兵11路合围驻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第4连奋勇阻击各路敌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安全转移。是日,日伪军进行第二次合围,该部与日伪军在淮阴以北老张集、朱杜庄一带遭遇。激战半日,黄昏后再次突围,转移至老张集西北的刘老庄地区。
18日拂晓,日军突然出现在刘老庄附近,第4连和日军在庄外的“交通沟”短兵相接了。此时,日军1000余人,而第4连在炊事班随大部队撤退后,只剩82人。
突围是不可能了,交通沟是个“断头沟”,惟有和敌人决一死战。18日上午9时左右,日军发起第一次冲锋,前进30米便被第4连密集的火力打懵了,仓皇散开队形,向后退缩。日军军官川岛看到第4连的火力后惊呼:“这不是土八路,这是一支正规部队!”原来,19团的前身是北伐时期的叶挺独立团,被称为“铁军”。第4连是从地方武装发展起来的一支正规部队,武器配备精良,还拥有重机枪,连长白思才(江西人)就是连里的重机枪手,他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七七事变”以后改编到115师,参加过平型关战役。他16岁就参军,牺牲时才20多岁,已成长为一个沉着、机智的年轻指挥员。
敌人第二次冲锋以惨败告终
鬼子清醒过来后,立刻分多路向第4连阵地迂回过来。川岛投入10多挺机枪,集中火力向第4连阵地扫射。在火力掩护下,日军士兵向第4连阵地爬来。当鬼子距离阵地百米左右时,第4连枪榴弹集中打向日军火力点,同时轻重机枪一齐开火,压住了日军的火力。枪榴弹是新四军军工部门的新产品,让鬼子们吃足了苦头。日军第二次冲锋又以惨败而告终,但此时第4连的弹药也消耗得差不多了。
看着所剩不多的弹药,指导员李云鹏(江苏沛县人)十分焦急。李云鹏看到阵地前沿几十米内很多日军尸体都带有枪和数量不少的子弹,在和白思才商量后,号召突击小组去取弹药。一排排长尉庆忠最先站出来承担取弹药任务,他风趣地说:“我在团部当过军需干事,验收弹药是我的老本行!”尉庆忠带领突击小组,冲到阵地前沿,鬼子发觉后疯狂射击。冒着日军的枪林弹雨,突击小组取回了阵地前沿日军尸体上的弹药,可尉庆忠却不幸牺牲了。
炮击中申请火线接纳新党员
此后日军又有多次进攻,都被打退。日军改变战术,集中所有的山炮、九二步兵炮、迫击炮、掷弹筒,向第4连阵地猛轰,一时弹如雨下,烟尘滚滚。当日是晴天,但漫天的烟雾把太阳都遮住了,就像黑夜一样。
炮击中,白思才右手被弹片炸伤,昏迷了过去。苏醒后他挣扎着爬起来,来往于壕沟内,鼓舞士气、安慰伤员、指挥战斗。这时李云鹏也几处负伤,满身血迹,他找到白思才,递上自己在炮火中写的报告,白思才在上面签了字。报告中叙述了战斗情况,并请求批准他们火线接纳新党员。连部通信员在火线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在党最需要的时候,我将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党和人民,绝不给我们党丢脸,绝不给中华民族丢脸!
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