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西藏如果不去布达拉宫,那么你的西藏之旅真的可以说是白去了!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圣地,每年至此的朝圣者及旅游观光客不计其数。1961年3月,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其为世界文化遗产;2013年1月,国家旅游局又列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布达拉宫始建于吐蕃王朝第32代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公元7世纪),当时称“红山宫”;公元17世纪时,五世达赖喇嘛在红山宫的旧址上重新修建了宏伟的宫殿,称“布达拉宫”。此后这里一直作为西藏政治和宗教的中心。算一算,屹立于玛布日山之上的布宫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它依旧巍峨,而且埋藏着一些至今仍未解决的秘密。

2017020815284557472.jpg

网络配图

  1、布达拉宫为何千年风雨,仍稳如磐石

  原来布达拉宫建在红山上,深入岩层的墙基最厚达5米以上,往上逐渐收缩,到宫顶时,墙厚仅1米左右。部分墙体的夹层内还注入了铁汁。这一切,保证了这座宫殿在1300多年巍然不动。

  据说,宫殿东墙是由拉萨一带的石匠完成,墙角尖若刀斧。西墙由后藏石匠完成,讲求圆滑。而又有传说,从东墙上扔下一只整羊,到墙底羊能被劈成两半;从西墙上扔下一个鸡蛋,滚到下面却完好无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