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短武器锏和鞭有什么区别?
古代短武器锏和鞭有什么区别?
锏,亦作“简”(铁)鞭类,长而无刃。
武术短器械,有四棱,长为四尺(宋制四尺为一米二),利于马战。锏因其外形为方形有四棱,形状沟通,因得其名。锏为铜或铁制,长为四尺,形似硬鞭,但锏身无节,锏端无尖。锏体断面成方形,有槽,故有“凹面锏”之称。锏的巨细是非,可因人而异(一般在65~80厘米之间)。
锏照片
锏的分量重,非力大之人不能运用自如,杀伤力十分可观,纵然隔着盔甲也能将人活活砸死。(纯金属,重钝器)
锏由锏把和锏身构成,铜把有圆柱形和剑把形二种。锏身为正方四棱形,锏粗约二寸,其后粗,愈向其端愈细,慢慢呈方锥形。锏把与锏身毗连处有钢护手。锏身有棱而无刃,棱角突出,每距六、七寸有节。锏身顶端尖锐可作刺击之用。锏把结尾有吞口,如钻形。吞口上系一环环扣上丝弦或牛筋可悬于手腕。锏多双锏而用。
其主要击法击、枭、刺、点、拦、格、劈、架、截、吹、扫、撩、盖、滚、压等。
善使锏着,武将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秦叔宝了!
鞭发源较早,至春秋战国时期已很流行。鞭有软硬之分。硬鞭多为铜制或铁制,软鞭多为皮革体例而成。凡人所称之鞭,多指硬鞭。七节鞭、九节鞭、十三节鞭谓之软鞭。鞭合用于马战与步战。硬鞭一般用于马战,持鞭之将多持双鞭。钢鞭极重而无刃,以力伤人。故持鞭者均需大力大举勇。常用的鞭法有劈、扫、扎、抽、划、架、拉、截、摔、刺、撩等。
鞭照片
凡是意义上说的鞭和锏区别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外形上鞭比锏稍长稍重,顶端有个小头用以加重,锏不只稍短稍轻且一般为四棱。二是鞭是单鞭(因为较长,双持施展不开),而锏是必需成对利用的。在古籍记实中,锏本是鞭的一种,但厥后因用途上逐渐分化(鞭更适相助为长兵在顿时作战,威力较强;锏更适合步战,攻守兼备,也可在马战时当做暗器利用。许多善用鞭的武人也同样擅长利用锏,会手执单鞭,腰佩双锏),约在唐时期锏自立派别成为单独的一类武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