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人民抗日大事记 (1)
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蒙化县(巍山)在束嘉猷和爱国进步人士的推动下,成立了“云南省蒙化县全民抗日救国会,”积极开展抗日救国活动。10月,蒙化县各界人士在县立中学召开声讨日本侵略我国东北,反对国民党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大会,并举行了盛大游行。
11月,大理成立反日救国会,反对日本侵略东三省,凤仪县学界纷纷响应。
1932年
1932年,中央派周保中(大理市湾桥人)到哈尔滨,任满洲省委委员、军委书记。满洲省委指派周保中到宁安组织和领导吉东地区的抗日斗争。他靠讲诚信,捧真心,坦荡磊落,做各抗日武装的工作。1932年5月9日,在宁安县花脸沟做群众工作时,被当地抗日武装自卫军士兵发现,把他当作“日本探子”捆绑着送到自卫军总部。周保中直率而以凛然不可犯地说:“我不是日本探子,我是从关里来的。听说你们抗日,才奔你们来的。”当自卫军将领问周保中寻东北局势有何见解时,周保中从世界形势讲到东北战局,并寻自卫军应采取的救国方略提出了七个方面的意见。入情入理的分析,深深打动了自卫军将领们,他们即刻给周保中松绑,并留他在自卫军总指挥部工作。1932年8月,救国军总司令王德林聘请周保中为总参议,周保中率部打宁安,攻安图,战桦甸,在战斗中冲锋在前,受伤不下火线,用真心诚意的抗日行动赢得了抗日民众的信任。
从1932年初到1945年秋,周保中在东北历任中共满洲省委委员和军委书记、中共吉东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军长、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兼政委、东北抗联教导旅旅长、苏联红军长春中央警备司令部副司令、东北人民自卫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中共东北局委员等职。在这14年里,日寇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使周保中和抗联战士,长年过着餐冰饮雪,吃草根树皮的生活,经历着非一般人所能想像的艰难困苦的考验。敌人使尽各种伎俩,甚至悬赏“一两肉一两黄金”周保中丝毫没有动摇过。在指挥打宁安县城时,他亲自带领敢死队冲入城内,炸毁了敌人的军火库,击毙敌酋小岛少佐等若干人。战斗中,他左腿中弹,在疫有医疗器械的情况下,让人用铁工钳子把子弹拔出来,疼得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往下直淌,硬是咬紧牙关不哼一声。他的行动深深感动了在场的战士。在三江地区反“讨伐”的战斗中,战斗异常的激烈,周保中将军腹部被子弹穿,肠子流了出来,他忍痛用手服肠子塞进肚子里,又坚持指挥战斗。他以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赢得抗联将士对他的依赖和爱戴,在白山黑水和东北广大人民一起,奋勇抗日14个春秋。特别是在抗日最艰苦、最困难的时候,数十万日军对东北抗日联军发动了“围剿”,抗联从1937年底的4万余人锐减到1938年的5000多人。在无法和中央取得联系及在国内无生存条件的情况下,积极寻求苏联的帮助。转入苏联后,坚持抗联独立的领导权和指挥权,保存了东北抗联的力量,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和东北的解放作出了贡献,其历史功绩是不言而喻的。1949年8月中旬,周保中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接见,毛主席高度评价东北抗联斗争说:“东北14年,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诗篇。”
1933年
1933年,国民政府公布《兵役法》,实行兵役法制,在乡里按“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比列征兵。
1936年
1936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肖克、王震率领下于1936年4月18日至25日经过大理。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大理三个县,即祥云、宾川、鹤庆的22个乡镇345个村庄,行程约300公里;夜袭祥云县城,攻克宾川县城,顺利经过鹤庆县进入丽江,抢渡金沙江。红二、六军团长征过大理,在大理州各族人民心中播下了革命火种,推动了马列主义在大理的传播。在红军精神的感召下,大理州祥云县有近千人自愿参加了红军,是红军长征过大理扩红最多的一次;宾川县207人、鹤庆县27人也参加了红军,壮大了红军队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