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秀墓 解读杜文秀是什么样的人
杜文秀墓具体位置在哪里
1917年杜文秀的女婿为其修墓,地点是在大理市七里桥乡下兑村。1872年杜文秀在起义过程中被困在城中,为避免城里的百姓遭到屠杀,杜文秀吞毒自杀,享年49岁。杜文秀墓修建的十分独特,正面是近正方形,侧面呈现为长方形,朝向南北,墓地的长1.7米,墓上方是石雕屋顶样式的墓盖,大理麻布石制的墓地两侧。1956年大理县当地政府部门重修杜文秀墓,并且改立了墓碑,墓碑正中直书杜文秀之墓5个大字,墓旁有两行小字:原命生于道光癸未年十月初八日;大限卒于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廿六日。这句话的意思是杜文秀出生在公元1823年,逝世于1872年。
杜文秀墓
杜文秀墓在1984年到1985年进行了重修,此次重修将原墓罩在体积巨大的的麻布石墓内,上面是用青石砌成的回族特色的歇三顶墓体,重修后的墓高5.7米。墓碑上书“总统兵马大元帅杜文秀墓”,墓尾为回文碑,墓前是白寿彝序文及重修后的碑记。南、东、西三面为正门及围墙,1400平方米的面积,十分宏伟壮观。
1983年1月杜秀文墓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评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秀文墓作为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是研究历史文化的第一手材料,也是科技创新和文艺创作的重要借鉴与源泉。杜文秀墓可以促进国家旅游文化的发展,并且在国内外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解读杜文秀是什么样的人
杜文秀是云南回族人,自幼读书,为人刚毅正直,见义勇为。十九世纪中期,在太平天国革命风暴震撼下,云南各族人民举起了反抗清王朝的革命旗帜,其中以杜文秀为首的大理政权坚持反清斗争将近20年之久。在解放以来发表的诸多作品对杜文秀本人的评价却莫衷一是,而且他本人也是史学界争议的课题。那么杜文秀是什么样的人呢?
杜文秀画像
杜文秀是什么样的人呢?杜文秀在1856年秋于蒙化起义,联合回、汉、白、彝各族人民一举攻克大理,并且建立政权,成为最高领导人,并且宣布听从天平天国号令。指挥起义军不断打击清朝反动统治,让云南各族人民成为了反清斗争中一支重要力量。而且他还对大理政权实行了许许多多有利于各族人民的改革。
强调回汉民族一律平等,深得了各族人民的支持与拥护,使得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得到改进,从而使得起义队伍不断扩大。从这里人们可以看出杜文秀是个热爱和平、在大理地区实现了人人平等的将领。对中国未来各族人民和平共处做出了榜样与贡献。1873年,清军兵临大理,杜文秀见到大势已去,避免破城后清军屠城,决定牺牲自己,服毒后出城与清军议和,被杀牺牲。从这里便可以看出杜文秀是什么样的人。他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他人的生命,这是舍己为人的精神,他是一位负责的将领。
揭秘杜文秀究竟是否有叛国行为
关于杜文秀究竟是否有叛国行为这一问题,史学界讨论了半个世纪。
杜文秀遇难处
杜文秀外交的热烈讨论期是1995年到1976年,人们对他的看法也发生多次改变。最开始杜秀文被视为罪大恶极的叛徒,后来经过进一步调查人们得知杜文秀没有丝毫建立“独立国”的意图和行动。而且杜文秀在反清斗争中的功绩是主要的,过错是次要的。杜文秀究竟是否有叛国行为这一问题进一步讨论时期1979年到2000年。1980年,太平天国研究专家罗尔纲在上海发表《杜文秀卖国说辟谬》,其中的观点是:所谓大理回教国系出自外国侵略者的捏造;所谓大理使臣乃刘道衡的骗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