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龙墓 明末文学家陈子龙简介
陈子龙墓在什么地方
陈子龙墓,顾名思义,墓主是明末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散文家,同时也是抗清义士的陈子龙。
陈子龙墓图
陈子龙墓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余山镇广富林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代名人墓。
据说陈子龙曾积极投身抗清救国运动,在浙东一带率领起义军与清军对抗,兵败被俘后,为全名节投水自尽。陈子龙壮烈殉国后,其门生王沄、轿夫吴酉等人找到他的遗体并妥善殓葬,不久后迁坟至今址,为烈士找到了一个永久长眠之所在。清乾隆五十一年,当地百姓出资修建了新坟,并为陈子龙墓新立了墓碑,一时间,古墓面貌焕然一新。
不幸的是十年动乱期间,陈子龙墓遭到严重破坏,墓碑断裂,很多珍贵的历史遗迹也荡然无存。
现存的陈子龙墓为八十年代翻修,曾经被毁坏的墓碑经过修复,基本恢复了清乾隆时期的原貌。墓地为花岗石平台,墓前矗立着石柱方亭,名曰“沅江亭”,一旁还有陈子龙画像碑,刻有人物生平传略,一代伟人的生平事迹,被篆刻于石碑之上,供后人瞻仰。此外,墓门额为李一氓同志亲笔撰写,字迹工整,庄严肃穆,工艺亦是十分讲究。
1988年,陈子龙墓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重视。时至今日,陈子龙墓依然作为当地的重要文物遗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受到保护,往来瞻仰者络绎不绝。
明末文学家陈子龙简介
有关明末著名文学家、大诗人陈子龙的简介,常见于《明史列传》等历史典籍中。
陈子龙剧照
据陈子龙简介描述,生于公元1608年的陈子龙是南直隶松江华亭人,原名陈介,后改名陈子龙。
陈子龙祖上虽世代务农,却也不乏舞文弄墨的风流名士,比如他的父亲陈所闻就曾以善文著称,还中过万历年间的进士,陈子龙自幼受父亲影响,也对诗词歌赋颇有心得,加之生性豁达,喜好结交文人学士,因而在仕途中非常有人缘,尤其与明末著名抗清将领夏允彝交好,两人志趣相投,政见方面也多有共同认知,由此引为知己。
崇祯十年,陈子龙得中进士,终于有幸为朝廷效力,而此时,关外的清军压力与关内的饥民起义使得本已走向衰败的明皇朝更加岌岌可危,由此,陈子龙与同僚夏允彝积极投身到抗清救国运动中,一面联络太湖民众组织抗清武装起义,一面整理了徐光启的农学巨著《农政全书》,为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陈子龙简介中有关他整理与编撰这部农学著作的经历介绍得并不详细,然而对其抗清救亡、以死殉国的悲壮故事,却描绘得十分细致感人。
永历元年春,陈子龙与其爱徒夏完淳一同领浙东义师与清兵决战,却由于吴胜兆未举兵而事泄被捕。在被押解回南京受审途中,陈子龙毅然投水自尽,殉难时年仅四十岁。
陈子龙思想的特点分析
陈子龙是明朝末期的著名文人,也是崇祯年间的抗清名将。众所周知,明清朝代更迭之际是一个颇为特殊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各种思想发生激烈的碰撞和冲击,因而生活在这个特殊时代的人们也能感受到多种思潮的影响。陈子龙作为这是时期的文学名家,他的身上所体现出的,正是各种思想交融的特征,因而陈子龙思想的特点具有鲜明的多样性和时代感。
陈子龙剧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