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统谍报员肖若霖的跌宕人生

  只要是出太阳的日子,95岁的肖若霖都会让保姆把轮椅上的他推到阳台上晒太阳。阳光下他总是一个人望着远处的风景,发呆。

  这位抗战时期的军统谍报员从不向外人吐露他的真实身份。他“含着金钥匙”在长沙南门口出生,却因战乱四处漂泊;想逃离前线,却鬼使神差去了最前线,搞潜伏、暗杀;1948年春天,背着电台从被解放军包围得水泄不通的临汾城成功出逃,却在一年后潜伏回长沙时,“被同学出卖”束手就擒。

  一个老牌的军统,潜伏的时间竟然没有超过48小时。而且是在他从小长大的城市。

  他说他的一生充满了宿命的冲突。

  国民党军统局创立于1938年,由“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神秘人物之一”的戴笠所领导。抗战时期,军统局先于美国破译了日本的军用密码,开罗会议时,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当面向蒋介石提出想见见这些神秘人物,但被蒋介石骄傲地拒绝了。

  (一)

  我当时只是觉得水好冷,冷得刺骨。

  肖若霖从床上爬起来的时候,是凌晨4点。

  隔着窗户向外望去,联络站的小院里,漆黑一片,再远处的街道上依稀亮着几盏街灯。这个夜里的临汾死气沉沉,安静到可怕。

  肖若霖意识到,必须要尽快离开这座孤城,否则解放军一旦发起总攻,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何况考虑到自已的身份特殊,生还的机会实在是太过渺茫。

  他将房间再次整理了一次,犹豫了半天,还是将早已打包好的行李扔在了墙角,只是将那部总部配发的美国军用小电台小心的塞进了军用挎包,最后检查了一下手枪,不敢穿军装,只穿一件夹克便出了门。

  他轻轻地关上门,没有发出任何声响。门外,他的两个下属早已等候多时。这两个下属都是他的心腹,是土生土长的临汾本地人,对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相当熟悉。

  此刻他们便是肖若霖活着离开临汾的唯一希望。

军统谍报员肖若霖的跌宕人生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和晋绥军区部队一部,对国民党军坚固设防的山西省临汾县城进行的攻坚战,由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徐向前指挥。

  清晨的寒意,他早已无心顾及。黑暗中他们沉默着向西门走去,一路上谁都没有作声,肖若霖甚至可以听得见自已急促的心跳。

  街道上那些模糊的影子让他觉得从没有过的亲切。“只要出了西门,渡了汾河,我就安全了”,一路上,肖若霖不停在心里念叨,给自已打气。

  对于自已的这个逃生计划,肖若霖保持着足够的自信。

  这种自信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于自已的职业素养——在军统的这些年里,他不仅接受了严格的专业培训,也接受了正规军事训练,作战技能并不比那些身经百战的士兵们差。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整个计划是他深思熟虑一个月后才精心布置好的。

  3月7日城南的机场失守后,临汾就已经成为了一座孤城。到后来东关的沦陷,解放军的攻势一浪高过一浪,包围圈也越缩越紧。

军统谍报员肖若霖的跌宕人生

临汾战役资料照片

  作为多年的谍报人员,他对危机有着天然的嗅觉。这一次解放军集合了近十万兵力,而城内守军却不足三万人马,且粮食弹药的补给已被完全切断,如果不是临汾城坚固的城防,再加之解放军没有重型火炮,守军断然撑不到今天。

  分台每天收到的电文就只有四个字:固守待援。但放眼整个晋东南的战场形势,唯一还在坚守的就只有临汾了,等待援军无异于痴人说梦。

  所以在东关阵地失守后,他便着手开始构想逃亡路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