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的两大名将:竟因太监死在了皇帝的手里
在盛唐时期,唐玄宗李隆基手下主要有三大名将: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这三个人就如同救火队长一样,到处唐朝的对手交战。唐朝的疆域辽阔,所面对的对手也多,吐蕃、突厥、契丹、阿拉伯帝国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高仙芝绝对是李隆基的爱将,也是唐朝在西北地区的顶梁柱。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名将,在安禄山发动叛乱以后,却被已经垂垂老矣的李隆基杀害。同时被杀的还有另一位名将封常清,这无异于自毁长城。
网络配图
一、20岁被封为将军,长期在西北地区作战
高仙芝出身于军人世家,由于祖上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高仙芝刚刚过了加冠之龄,就被唐朝中央封为游击将军。在这一点上,后来的戚继光与封常清惊人的相似。当时唐朝的国防政策是全面向西发展,高仙芝作为一名中级军官,长期在西北前线厮杀。夫蒙灵察担任安西节度使期间,发现了高仙芝的军事才能,在此人的一再举荐之下,高仙芝逐步成为了西北地区的二号指挥官。更重要的是高仙芝自己也具备慧眼识珠的能力,他发现了身材矮小、相貌丑陋但军事能力超群的封常清,封常清后来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大将之后,仍对高仙芝感激涕零。这对难兄难弟做梦也想不到,他们真的会同年同月同日死。当然,这是后话,现在高仙芝的主要任务是与唐朝的劲敌吐蕃激战。
吐蕃是一个军事强国,对唐朝的安西地区垂涎已久。只要唐朝内部出现一点政治变动,吐蕃就会立刻趁机袭扰安西地区。小勃律国本来是唐朝的藩属国,但在吐蕃的威逼利诱之下,这个小国背叛了大唐。这个国家本身没有什么,但是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太重要。它正好卡在唐朝西进的必经之路上,这个小国投靠吐蕃是唐朝绝对不能允许的。高仙芝奉命率军进攻小勃律国,西北地区的战争说白了打得是粮草供应。高仙芝率领军队翻阅了重重山岭,经过千里行军,最后出现在小勃律国境内。战斗的经过没有什么悬念,这样的小国当然不是唐军的对手。经过一顿暴打之后,唐朝重新控制了这个战略要地。在这次战役中,封常清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让高仙芝更加器重封常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