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 年12 月至1938 年5 月,我129 师挺进支队、东进纵队、骑兵团、769 团和115 师689 团、第5 支队相继进人冀南地区后,不仅胜利地完成了打击日伪军和开辟冀南抗日根据地的任务,并且顺利地进行了扩大武装、组建新部队的工作。到1938 年6 月底,我军在这一地区先后收编游杂武装、民团、保安队2 万余人,并逐步将其改造成为真正的抗日武装。我在此文中记述的就是我军改编段海洲部的一些情况。

  段海洲是河北省安平县人,出身于地主家庭,毕业于北平民国大学,早年曾在阎锡山的部队里当过教官。1937 年七七事变以后,他回到老家,在安平、武强、交河一带,利用亲戚、朋友和师生关系,在不太长的时间里,拉起了一支几十人的小队伍,同日军打了几次小仗之后,又收编了一些旧军官、土匪,也吸收了一些充满抗日热情的青年学生,队伍很快发展到四五千人,白命番号为“青年抗日义勇军团”,段海洲任司令,成为当时冀南地区游杂武装中较大的一股。但是,盘据在武强县南面的河北民军2 路赵云祥部近万人,为扩充势力,自恃兵多枪多,老想吃掉段部,曾经扣留过段海洲的参谋长朱家恺,并多次进行武装挑衅,两股队伍的武装冲突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段海洲迫不急待地想找个靠山。

  1938 年初,我129 师东进纵队进驻河北省南宫县以后,接连打了儿个胜仗,收编了南宫周围好几个县的保安队和伪军,在冀南地区产生了很大影响,使段海洲也受到了很大震动。同时,段部中的一部分进步学生,如段部的政治部主任陈元龙、副主任李松霄等人,都极力建议段海洲率部接受八路军改编。在这种形势下,段海洲看到我军力量雄厚,想依靠我军,以摆脱赵云祥的威胁。于是,就派陈元龙为代表前往南宫,通过张策、段君毅等和中共冀南区委书记李普玉、东进纵队负责人陈再道、宋任穷进行了联系。为了争取段、赵两股武装共同抗日,经我方提议,在南宫召开了三方会议。会上,我方代表向段、赵讲明抗战的形势和我党统战的政策,经过反复协商,成立了我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军政委员会。这次会议对以后进一步争取段海洲部,孤立赵云祥部起了重要作用。南宫会议后,段海洲逐渐认识到只有向八路军靠近,接受八路军改编才是出路。于是,表示愿意接受我军改编、双方并商定了改编的具体办法。至此,改编段海洲部的堆备工作已初步完成,下一步面临着如何改造这支武装的艰巨任务。

  5 月初,我随1 29 师副师长徐向前同志来到了南宫。当时我任386 旅参谋长。陈再道和宋任穷同志向副师长汇报了东进纵队进入冀南后和争取段海洲的情况。徐向前同志听后,认为冀南抗日根据地发展得快,统一战线工作和收编游杂武装工作很有成绩和特色,并指示要加快做好收编和改造段海洲部的工作。之后,徐向前同志即邀段海洲到南宫住了几天,亲白同段谈话,给他介绍抗战形势和我军痛歼日的几个重大战斗,还详细讲述了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使段海洲很受教育,当面向徐副师长请求收编,并表示要在八路军领导下积极抗日。徐副师长随即发电报给129 师刘伯承师长,请示将段部编为“八路军青年游击纵队”,并建议让我去担任青年游击纵队政委。刘师长很快回电.“同意段海洲部编为八路军‘青年游击纵队,以聚奎为政委,可以朱、彭电令委任,让其宣布显明旗帜,并受12 9师直接领导。”之后,徐副师长还把我和段海洲叫到一起,传达了刘师长的电报,并对段说,“李聚奎同志是我们八路军给你派的政治委员。他同你一齐回武强县,把队伍整顿一下,然后就开到南宫来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