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云是谁 王小云的成就
自2004年8月以来,在国际密码学界的会议上、刊物里以及专家学者们的讨论中,“王小云”、“王氏发现”后面总是与“震惊世界”、“密码学的危机”连在一起。在15年来密码学最沉寂的领域,王小云频频掀起轩然大波。
2006年6月她获得“陈嘉庚科学奖”,9月荣获 “求是杰出科学家奖”,随后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她十年内破译五部顶级密码, 2004年、2005年,她带领的研究小组先后破解了被全球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安全系统的MD5和SHA-1两大密码算法,引起国际密码学界的极大关注和高度赞誉。
有人说她是近几年成绩最突出的华人女数学家,也有人说她是能瞬间攻破美国五角大楼网络的女黑客。在成功破解了MD5和SHA-1两大国际标准密码算法后,越来越多的人想知道,这位文雅的中国女性和她的团队何以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迸发出那么惊人的能量?她却说破译密码的10年是她生活最轻松的10年。
在2006年10月13日开幕的中国第九届密码学学术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蔡吉人教授对本次大会主持人王小云及其团队给予这样的评价:“她们的研究引起非常大的反响,被国际上认为是近年来最重大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在国际密码学界的地位,下一届国际密码学学术会议因此将在中国召开。这是很不容易的……”台下掌声如雷。
盛名之下的王小云,依然平和、朴实而自信,安安静静地做着她的研究。
数学不是 “初恋”
天资聪颖的王小云,自幼活泼爱动。故乡的怀抱天高水阔,她在大自然的滋养中快乐成长。父亲毕业于师范学校,在乡村中学任数学教师,勤劳能干的母亲承担了家里的大部分农活。小云上有两姐,下有两弟,姐弟几个的学习成绩乡里乡外小有名气。小云坦承,小学到初中,自己玩的时候多,不仅不够“用功”,甚至曾经不想上学了。
即使是上了高中,也会偷偷懒。有一段时间,她迷上了巴金的《家》,有节数学课,45分钟没抬头,在桌下偷偷看小说。课后,老师说;“小云,一节课我一直在看你,可你就是不看我!”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云慢慢懂事了。初中毕业那年,学校组织集中复习,拼搏了40天,小云成绩便突飞猛进,一举考上市重点中学诸城一中。一向“胸无大志”的她,此时发现自己还是蛮有潜力的。
以数学研究为职业,在小云看来有几分偶然,因为她一向痴迷的是物理。鬼使神差,高考时她的物理成绩却不如数学。小云记得,爸爸送自己来山东大学报到时,看到那气势不凡的校门,意气风发的青年学子,颇有几分激动地说,“好好学,将来准备考研究生……”,羞得小云满面绯红,四顾左右,让爸爸赶紧住口,惟恐别人听了笑话她。
虽然数学不是她的“初恋”,但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本身的逻辑美感以一种巨大的力量紧紧抓住了小云的兴趣,小云的实力逐步显现出来。本科毕业时,她面临多种选择。有同学劝她,既然你有实力选择其他,就为大家减少点竞争压力吧,于是她报考了因难度更大而被许多人回避的数论专业,成为潘承洞、于秀源教授麾下的硕士研究生。
从1983年到1993年,学士、硕士、博士一路走来,数学把王小云带入一个魅力无穷的天地。 “研究越多,思路越宽阔,这些复杂的东西,给了我一个特别美妙的感觉”,王小云说。
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现代密码学是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科学,而信息安全则是上世纪末兴起的专业。硕士毕业前夕,导师潘承洞、于秀源建议王小云攻读密码学。 导师的远见卓识,使王小云较早踏进这一领域,对于取得今天的成就意义重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