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龙:十五从军行热血报祖国
一、祖国在召唤投笔去从戎
1944年初夏,一个阳光普照、骄阳似火的日子。崇庆县立中学的大礼堂里,全县初中三年级和高中学生数百人,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嘹亮雄壮的歌声停后,当地首长讲话:“日本帝国主义疯狂向我疆土扫荡,贵州独山失守,贵阳危急,威逼我陪都重庆,国家危在旦夕!”号召青年学生踊跃参军,报效祖国。当场就有数百人报名,经体检审查合格者共七十余人。
作为一个青年学生,我当时虽年仅十五周岁,但年幼时熟悉的岳母给岳飞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激励我毅然走出朗朗书声的教室,告别家乡,背着行李,甚至来不及辞别父母亲人,就踏上了漫漫的抗日军旅生涯。从崇庆过温江,到成都就驻扎在南较场的兵营里,经过短暂的三天时间的休整、编队,第四天凌晨就分乘运兵大卡车赶赴新津机场。乘美国“飞虎队”的空中运输机,经昆明越过喜马拉雅山高峰到达印度利多军营。我被分配在青年远征军新六军第五十师教导营,接受步兵基本训练,开始了军旅生活。
二、异国军营里刻苦学军事
在印度利多,驻扎着东南亚抗日盟军指挥部。一个小城市里集聚了数万同盟军,有英国、印度、中国、美国的军人,有黑、白、黄、棕各种肤色的人。军营纪律严明,官兵一律不准外出。
到了印度利多,原来熟悉的同学们纷纷离散,有分到新一军、新六军各师的,有分到机械化摩托师、坦克团的,也有的去了宪兵营。我被分配在新六军第五十师教导营二连一排五班。军营内的训练生活主要是“三操两讲”。早起晨练跑步,在亚热带的夏天,奔跑在热带雨林泥泞的碎石路上,汗流浃背湿透全身。早餐后上操场训练步兵的基本动作:齐步走、正步走、跑步走,横队、纵队、分列式;课堂上学习步枪、冲锋枪、机关枪、迫击炮、火箭筒等兵器的原理、构造、拆卸、安装等。午后四节课,也是在操坝出操演练课堂学习的武器知识和操作使用。
我们从国内乘机飞抵印度,在营地沐浴后,全部换成美式装备,包括衣服、被子、蚊帐、毯子、袜子等。1944年秋,经过一个多月的刻苦学习训练后,我们已基本掌握了步兵的各种武器知识和使用方法以及步兵的操练,班、排战斗中的战略、战术的学习和运用了。我分在小炮班,除学习掌握了迫击炮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掌握了迫击炮操作中的目标距离的目测、计算,炮弹的装填、击发等基础知识。
三、翻越野人山跨过野人谷
1944年9月结束军训后,我军冒着炎炎夏日酷热,从印度徒步行军开始翻越野人山。我五十师教导营的七百余学生兵,强忍着蚊虫叮咬、蚂蟥肆虐吸血还有那些可怕的蛇蝎的攻击,艰难行军。我曾亲眼目睹三百余公斤的四脚蛇,还有腰围近一米粗、长数十米的大蟒蛇。听说坦克路过也要让它先行,在印缅公路上曾多次发生过蟒蛇掀翻大卡车的事件。我这样一个小战士穿着美军制服,身背十多公斤行李,还有六〇迫击炮筒,艰难地行走,汗水湿透了衣裤。经过两个多星期的顽强行军,终于走出了黑森林,翻越了野人山,跨过野人谷,步步逼近被日本侵占的缅北重镇——密支那。
四、异国逢家兄同怀报国志
1945年元旦后不久,我们徒步到了缅北一个小城市马科,虽是冬季,但在亚热带地区的印缅气温却仍在三十五摄氏度左右,正是蚊蝇猖獗之时。为了防止疟疾蔓延,每个士兵必须去野战医院打防疫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