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卢沟桥事变已有较多论述,但当时直接指挥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到底是谁?学术界有多种说法,有说是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的,也有说是副军长佟麟阁的,还有讲二一九团团长吉星文、加强营营长金振中的等,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通过资料的查找与甄别考证,时任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师长的冯治安在卢沟桥事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01

  “代军长”冯治安

  冯治安(1896年—1954年),河北省故城县东辛庄村人。自幼贫苦,少年从军,投身于冯玉祥将军麾下。历任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师长、国民革命军七十七军军长、国民革命军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等职。因喜峰口大捷名声大噪。在对日态度上,冯治安旗帜鲜明地表示要以牙还牙,坚决抵抗,是日军的眼中钉。

  1937年,从中国军队兵力的部署情况看,驻守冀察平津地区的是宋哲元领导的第二十九军,其中冯治安领导的三十七师驻守北平,驻守卢沟桥的是三十七师一一零旅(旅长何基沣)二一九团(驻防长辛店,宛平城内驻守的是二一九团第三营,营长金振中)。

  但卢沟桥事变前,时任二十九军主帅的宋哲元军长借口“回乡修祖坟”,于5月11日离开北平回到山东乐陵老家。临行前他将军事交给冯治安,外交交给秦德纯。所以“七七事变”发生之时对抗日军的二十九军(代)军长为冯治安。作为二十九军军长的宋哲元,有着绝对的权威,可以说一言九鼎,离开北平时把军权交给冯治安,说明他对冯是信任和放心的。

  02

  “若敌人挑衅,就坚决还击”

  由于当时日军常到卢沟桥东、北区域以演练为名进行挑衅,卢沟桥事变的前一天,冯治安还曾到卢沟桥视察。在北平召集何基沣与吉星文等布置应变措施,他指出:“仍本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不贸然开火,但若敌人挑衅,就坚决还击。”

  8日凌晨,中日双方代表在宛平城谈判,对于日方的无理要求,中方代表严词拒绝。正在谈判进行时,日军突然炮轰宛平城,同时向卢沟桥北侧的平汉铁路桥进攻。当晚,冯治安派敢死队到宛平夜袭龙王庙、铁路桥一带,用大刀奋勇杀敌,猛击日军,坚守了阵地。

  冯治安、张自忠、秦德纯在当天致电何应钦,除报告反击日军战况外,还表明决心:“彼方要求须我方撤出卢沟桥城外,方免事态扩大。但我以国家领土主权所关,未便轻易放弃,现仍在对峙中。倘对方一再压迫,为正当防卫计,不得不与之竭力周旋。”冯治安随即还下令北平各城门紧闭,派兵扼守,各重要路口都堆积沙包,随时准备消灭入侵之敌。

  此后几小时内,日方一面假意与中方谈判交涉,一面不断发起进攻。冯治安直接向部下下达死命令:“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土是军人的天职,寸土不让,不怕牺牲,卢沟桥就是尔等的坟墓!”

  03

  “被日本视为最可怕的人物”

  在事变中,冯治安坚决抗日的态度与及时采取的应对措施,让日军始料未及。参与策划卢沟桥事变的日军高级顾问今井武夫在战后回忆称冯治安“是冀察第二十九军头号实权者”。他说:“冯率领号称二十九军精锐部队的第三十七师,在日本势力薄弱的保定,密谋策划,在北边构筑起一连串面向北方的碉堡,注视着日满和华北的政治、经济动向。所以当时有人认为:抗日的策划中心与其说是在北平、天津,不如说在保定。”最后,他总结说:冯治安“总是被日本视为最可怕的人物”。

  在延安的中共中央,由毛泽东亲拟的通电中,高度“赞扬与拥护冯治安部的英勇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