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老兵程剑鸣谈抗战经历
黄埔十九期抗战老兵程剑鸣
程剑鸣1921年出生于宜兴湖滏镇,幼年父母双亡,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程剑鸣6岁时,爷爷送他去读私塾。他聪明好学,小时候就打下了较深的古文功底,并写得一手好字。
老先生家的藏书颇多,有历史演义和武侠小说,像《三国演义》、《说岳全传》、《施公案》、《彭公案》等。老先生见程剑鸣喜欢,就借给他看。
程剑鸣读书很投入。有一次,奶奶下田干活,让他烧饭。回来时,饭还没煮好。原来,程剑鸣只顾看书,锅里水烧开了,他忘了下米。
程剑鸣最崇拜岳飞和诸葛亮。这些古书养成了程剑鸣正直、无私、爱国、好学、勤奋等品格,但书中“忠臣不事二主”的思想,为他以后不能弃暗投明植下了种子。
一
1937年,87师路过宜兴。程剑鸣报名参军,因为岁数小,分到炊事班工作。
淞沪会战,87师在闸北打得很勇敢。碎石、弹片、炸坏的枪械等被炮火抛上天空又雨点般地落下来,冲锋的士兵不等我方炮火完全延伸就往前冲。团指挥所的电话被炸断,传令兵不断地进进出出。人越打越少。
最后,战斗部队全部打光,团部通讯员、医护人员、炊事班等非战斗人员紧急集合,团长准备亲自带队向日军再次发起进攻。程剑鸣也拿起一杆枪,站到队伍中,等待团长下达冲锋的命令。
团长的目光从士兵们的脸上一一掠过后,在程剑鸣的脸上停了下来。“程剑鸣出列!到师部汇报这里的情况。”
程剑鸣感到团长的目光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威严,他想说什么,又感到不知怎么开口。“听团长的话。”队伍中炊事班老班长说。
程剑鸣赶到师部时,师部只剩下空空的掩体。当时,日军两个师团在上海南侧的杭州湾等地登陆,对中国军队实施迂回包抄。陈诚请示蒋介石后,下了全线撤退的命令。
此时,部队秩序全乱了,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撤退变成了大溃散。
一个军官对程剑鸣说:“小鬼,到哪儿去?”“找我们师长。”“你们师长撤了,鬼子就要来了,快跟我走!”这个军官叫张九如,是一个营长。
程剑鸣跟着张九如到了江苏溧阳。张九如召集了几十个士兵,拉起了一支游击队伍。他们破坏过日军的补给线,拔过日军据点,可势单力薄,张九如的部下被日军捕杀了不少。张九如仗着一身好功夫,几次侥幸逃脱。这期间,程剑鸣负责张九如的饮食起居。
张九如感到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他找到驻扎在宜兴张渚镇52师师长冷欣,要求投靠。那时,冷欣不但是52师师长,还是江南行署主任、第三战区第二游击区总指挥,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人称“江南王”。
冷欣见张九如身材高大,又有一身好武功,大有好感,当即封他为江南挺进军第六支队司令。
张九如靠着冷欣这颗大树,名正言顺地招兵买马。不到3个月,招了七八百人,排长以上的军官全部是以前跟着张九如的弟兄。张九如势力大增。
那几个月,张九如好事连连。一天,张九如带人出门,在路上遇到一伙日军围着十几个卖艺的。他果断出手,把这伙人救了下来。原来,这伙人是河北人,在这一带卖艺谋生。
张九如对领头的王秋萍说:“别卖艺了,跟我打鬼子吧!”王秋萍爽快,一口答应了。张九如一下子就招了一个班。
王秋萍身材高挑,脸蛋红红的,秀丽的外表透着一股英雄气。王秋萍武功好,几个壮汉不是她的对手。她骑烈马,轻捷如燕;使枪,弹无虚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